bàngxiāngwēi

鹬蚌相危



鹬蚌相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鹬蚌相持”。

出处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


基础信息

拼音yù bàng xiāng wēi

注音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ㄨㄟ

繁体鷸蜯相危

感情鹬蚌相危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鹬蚌相争、鹬蚌相斗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成语解析:鹬蚌相危 在浩瀚如海的汉语成语宝库中,每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鹬蚌相危”这一成语的世界,感受它所传达的哲理与智慧。 ####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鹬蚌相危”出自《战国策·燕策二》,原句为:“今赵且伐燕,燕赵以相攻,而禽兽相随于后。”这里的“鹬”是指一种水鸟,而“蚌”则是指河蚌这种软体动物。故事讲述了鹬和蚌因为互相争斗而被渔夫同时捕获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双方因互不退让而导致两败俱伤的困境。 #### 二、成语含义 “鹬蚌相危”的字面意思是指鹬鸟和河蚌因争执不休而同归于尽。从更深层次理解,该成语比喻双方争持不下,最终导致共同受损或第三方得利的局面。它告诫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应当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避免因一时之气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 三、成语运用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鹬蚌相危”常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的对抗状态,尤其是在商业竞争、政治博弈等场合下,强调各方不应盲目对抗,而应寻求合作的可能性,以免陷入双输局面。例如:“两国若继续鹬蚌相危,只会让周边国家坐收渔翁之利。” #### 四、成语教育意义 “鹬蚌相危”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也是一则深刻的教训。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要学会妥协与合作,避免无谓的内耗。正如古人云:“和为贵”,唯有和谐相处,方能共谋发展,实现共赢。 总之,“鹬蚌相危”以其独特的寓言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智慧与策略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也能从中汲取经验,指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行为选择,从而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鹬蚌相危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鹬蚌相危的意思解释、鹬蚌相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经史子集 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春风化雨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默不做声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富贵骄人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绳锯木断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鸿鹄将至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神出鬼入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时易世变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通都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稳操胜券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亲上成亲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鬼头鬼脑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饭囊酒瓮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珠还合浦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取之不尽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