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yuèxié

语出月胁



语出月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出语惊人,非同寻常。

出处唐 皇甫湜《〈顾况集〉序》:“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

例子宋·苏轼《轼近以月石砚……纯父数句》:“大范忽长谣,语出月胁令人惊。”


基础信息

拼音yǔ chū yuè xié

注音ㄩˇ ㄔㄨ ㄩㄝˋ ㄒ一ㄝˊ

繁体語出月脅

感情语出月胁是褒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反义词语不惊人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是璀璨夺目的明珠之一。每一个成语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相对冷门但同样充满韵味的成语——“语出月胁”。 首先,“语出月胁”并非字面意义上从月亮胁迫下说出的话。实际上,它出自《新唐书·文艺传上·李贺》:“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这段话描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形象及其创作习惯。李贺因其身材瘦削、眉毛连成一线、手指细长而著称,他能快速书写,并且常常随身携带古锦囊,遇到灵感即刻记录下来。后来,人们用“语出月胁”来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如同李贺一般能够随时随地捕捉到创作灵感。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出月胁”中的“月胁”是一种比喻手法,通过将人的身体部位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文人对于灵感的敏锐感知。这种比喻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富有诗意,展现了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很少直接使用“语出月胁”这一成语,但它却可以作为一种赞美之词,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非凡创造力和灵感的人。比如,在评价一位作家时,可以说他的作品“语出月胁”,意指其文字流畅自然,充满了不凡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总的来说,“语出月胁”这个成语虽然并不广为人知,但它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保持一颗敏感而开放的心灵,随时准备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都是通往创作高峰的重要途径。

语出月胁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语出月胁的意思解释、语出月胁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脆而不坚 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从俗就简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鬼怕恶人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孤身只影 形容孤单一人。
弦外之响 比喻言外之意。
结党营私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草菅人命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扬幡擂鼓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同室操戈 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必由之路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半吊子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刀光剑影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时至运来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信以为真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不治之症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春光明媚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故态复萌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洗耳恭听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战不旋踵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面授机宜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