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ījīnniè

玉圭金臬



玉圭金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重要的准则或法度。圭,观测日影的仪器;臬,靶子。金玉言其贵重。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圣谷篇语》:“国朝《岭南文钞》张南山《圣谷篇》语云:果中有核,肉中有骨,言中有物。三语括尽要旨,修辞家宜奉为玉圭金臬。”


基础信息

拼音yù guī jīn niè

注音ㄩˋ ㄍㄨㄟ ㄐ一ㄣ ㄋ一ㄝˋ

繁体玉珪金臬

感情玉圭金臬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玉圭金臬:探寻古典之美》 成语,是汉语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玉圭金臬”,它不仅是汉语语言中的瑰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 “玉圭”与“金臬”,这两个词语单独来看,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圭”是一种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隆重典礼时所持的玉制礼器,形状像一把刀,通常用于祭祀、朝会等重要场合。因此,“玉圭”往往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或珍贵的事物。“金臬”则源自古代的测量工具“臬”,它是用来校正直角和水平的。而这里的“金臬”则是用黄金制成的“臬”,代表了精准的标准或准则。 当我们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时,“玉圭金臬”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其核心含义在于形容事物完美无瑕,标准之高,如同用最纯净的玉石制成的圭,以及由贵重的黄金铸成的臬。它不仅强调了事物本身的卓越品质,还突出了作为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在这个成语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完美境界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于理想标准的坚定信仰。 在实际应用中,“玉圭金臬”常被用来赞美某人或某事达到了极高的标准,堪称典范。例如,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一部作品能够达到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情感真挚的高度,人们便会称赞其为“玉圭金臬”。同样地,在道德修养方面,一个人若能始终如一地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品德,也可以说他是“玉圭金臬”。 总之,“玉圭金臬”这一成语,不仅以其独特的字面意义展示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以其深远的内涵启示着我们对于卓越品质和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外在的形式美,更要重视内在的品质与价值。

玉圭金臬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玉圭金臬的意思解释、玉圭金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捻神捻鬼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反求诸己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形神不全 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处实效功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算尽锱铢 算:计算;锱铢:旧制1两=4锱,1两=24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指苛敛钱财。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
前脚后脚 比喻紧跟着。
倦鸟知还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踵武前贤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义不容辞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妖魔鬼怪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辞喻横生 横生:横逸而出。言辞生动,横逸而出。
小巫见大巫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弊多利少 指弊端超过有利。
说来话长 表示事情很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
惩恶劝善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颜骨柳筋 见“颜筋柳骨”。
灭绝人性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诞妄不经 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替死鬼 指代人受难或承担罪责的人。
化外之民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口耳并重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直谅多闻 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