殒身不恤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殒:死亡;恤:顾虑。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出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敢,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例子至于这一回……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基础信息
拼音yǔn shēn bù xù
注音ㄩㄣˇ ㄕㄣ ㄅㄨˋ ㄒㄨˋ
繁体殞身不卹
正音“殒”,不能读作“shǔn”。
感情殒身不恤是褒义词。
用法复句式;作定语;含褒义。
辨形“殒”,不能写作“损”。
近义词慷慨赴义、慷慨捐生
反义词贪生怕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殒身不恤:一种高尚的牺牲精神》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壮举,凝结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而“殒身不恤”正是这一精神财富的生动体现。
“殒身不恤”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原文为:“子产曰:‘夫子之命也,陨身不恤,而犹惧不免,其谁曰不然?’”这里的“陨身”,意指牺牲生命;“不恤”,则表示不顾惜、不在乎的意思。合起来,“殒身不恤”形容的是一个人为了某种理想或信念,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崇高精神。
这种精神在古代多用于描述那些忠贞不渝的臣子,他们面对国家危难时,勇于挺身而出,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保卫国家和君主。如岳飞,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精忠报国”的誓言,最终因坚持抗金而被奸臣陷害致死,但他的事迹却流传千古,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
而在现代社会,“殒身不恤”的精神同样熠熠生辉。它不仅限于军人、警察等职业群体,在普通百姓中也同样存在。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许多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他们的行为正是对“殒身不恤”精神的最佳诠释。
“殒身不恤”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即使前路充满荆棘,也要勇往直前,无怨无悔。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愿意为他人奉献自己,哪怕是在小事上也能体现出无私的精神。
总之,“殒身不恤”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大义,它教会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国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迟疑不决(意思解释)
- 视微知着(意思解释)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异途同归(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 异宝奇珍(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意思解释)
- 刻不容缓(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无声无息(意思解释)
- 穷愁潦倒(意思解释)
- 哀兵必胜(意思解释)
- 小巫见大巫(意思解释)
- 踵趾相接(意思解释)
-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解释)
- 高步通衢(意思解释)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意思解释)
- 书不释手(意思解释)
- 广开言路(意思解释)
- 风卷残云(意思解释)
- 二缶钟惑(意思解释)
- 一清二楚(意思解释)
※ 殒身不恤的意思解释、殒身不恤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林下风致 | 同“林下风气”。 |
超俗绝世 |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
力小任重 |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
势力之交 |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
当仁不让 |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扬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野没遗贤 | 见“野无遗贤”。 |
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黄雀衔环 |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鸡口牛后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哀兵必胜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凤友鸾交 |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