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书雁帖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基础信息
拼音yú shū yàn tiē
注音ㄩˊ ㄕㄨ 一ㄢˋ ㄊ一ㄝ
繁体魚書雁帖
感情鱼书雁帖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鱼肠尺素、鱼书雁帛、鱼书雁信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古代,人们通信的方式远没有现代这么便捷。没有电话、电子邮件和短信,更不用说即时通讯软件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主要依赖信鸽、鱼形木盒等来传递信息。因此,“鱼书雁帖”这一成语便应运而生,用以指代书信。
“鱼书雁帖”出自《汉书·苏武传》,其中记载了苏武牧羊北海边的故事。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不屈不挠,最终得以返回汉朝。据传,在他被囚禁期间,曾通过雁(即大雁)将书信带回汉朝,向朝廷报告他的情况。这则故事被后人引用,形成了“鱼书雁帖”的说法,用来形容书信或书信往来。其中,“鱼书”通常指的是书信,“雁帖”则比喻信使或者信件本身。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鱼书雁帖”常被用于表达相思之情或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例如,在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中就有:“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里,“鱼书雁帖”隐喻着作者对旧日情缘的怀念和无法忘怀的情感。
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与“余”谐音,寓意着富足和圆满,而“雁”则象征着忠贞和吉祥。因此,“鱼书雁帖”除了指代书信之外,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
总之,“鱼书雁帖”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成语,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条纽带,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距离,感受到古人对于情感交流的渴望以及他们所赋予书信的独特意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龙飞凤舞(意思解释)
- 出师无名(意思解释)
- 处之泰然(意思解释)
- 劳民伤财(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意思解释)
- 志在千里(意思解释)
-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解释)
- 举贤任能(意思解释)
- 不费吹灰之力(意思解释)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释)
- 土木形骸(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铁树开花(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欺善怕恶(意思解释)
- 茕茕孑立(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无关紧要(意思解释)
- 道山学海(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牛刀小试(意思解释)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释)
- 兵戎相见(意思解释)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释)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释)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断章截句(意思解释)
※ 鱼书雁帖的意思解释、鱼书雁帖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功亏一篑 |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
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鼻青脸肿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故步不离 |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女生外向 |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空话连篇 |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
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
腾声飞实 |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
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拳头产品 |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
破釜沉舟 |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
强颜欢笑 |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
甘之如饴 |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
援笔立就 | 一拿起笔瞬间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
息迹静处 |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马龙车水 |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
合从连衡 |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