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

渔阳鼙鼓



渔阳鼙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例子吴恭亨《诸将》:“记谈好望风涛险,正及渔阳鼙鼓喧。”


基础信息

拼音yú yáng pí gǔ

注音ㄩˊ 一ㄤˊ ㄆ一ˊ ㄍㄨˇ

繁体漁陽鼙皷

感情渔阳鼙鼓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发生战事。

近义词渔阳鞞鼓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渔阳鼙鼓动地来》——探究历史与文化的回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河中,有一句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远的意象,穿越千年时空,依旧在我们耳边回响。这便是杜甫在《丽人行》中所描绘的“渔阳鼙鼓动地来”。其中,“渔阳鼙鼓”一词,不仅是一句描绘战争场景的诗句,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成语。 ### 一、字面解析 “渔阳”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大致位于今天的北京市密云区一带。在汉代至唐代期间,这里曾是军事重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鼙鼓”则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类似于今天的战鼓。在古代战争中,鼙鼓常用于指挥军队行动或鼓舞士气。 ### 二、历史背景 提到“渔阳鼙鼓”,不得不提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从渔阳出发,一路南下,最终攻入长安,使得唐朝由盛转衰。杜甫的诗句正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用“渔阳鼙鼓动地来”形象地描绘了安禄山叛军如同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席卷而来的情景。 ### 三、文化意义 “渔阳鼙鼓”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加乐器名称的简单组合,它更象征着一种力量的爆发和时代的变迁。在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被广泛运用来形容任何突然而来的巨大变化或冲击,如社会动荡、战争爆发等。它提醒人们,历史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转折,而这种转折可能来自看似平静的深处,如同潜藏于水面下的暗流,一旦爆发,便不可阻挡。 ### 四、现代启示 在当今社会,“渔阳鼙鼓”的寓意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面对个人生活中的变故,还是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我们都应保持警醒,认识到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同时,也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预见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渔阳鼙鼓”式的危机降临。 总之,“渔阳鼙鼓”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份文化遗产,它教会我们从过去汲取智慧,为未来做好准备。通过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故事与深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如何在这个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渔阳鼙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渔阳鼙鼓的意思解释、渔阳鼙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止戈为武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束手无策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狐群狗党 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上下其手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犀牛望月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草菅人命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正身明法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功成名就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危急关头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结驷连骑 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鸡胸龟背 凸胸驼背。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切树倒根 比喻彻底。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苦口婆心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福善祸淫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止戈兴仁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走过场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