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āokāngyàn

糟糠不厌



糟糠不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糟糠:酒糟和米糠;厌:饱。连糟糠这样粗劣的粮食也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基础信息

拼音zāo kāng bù yàn

注音ㄗㄠ ㄎㄤ ㄅㄨˋ 一ㄢˋ

感情糟糠不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糟糠不厌:一种古人的饮食哲学》 成语是汉语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浓缩了历史的智慧与经验,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不太为人所熟知的成语——“糟糠不厌”。尽管这个成语并不如其他成语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先,“糟糠”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粗劣的食物,尤其是指用谷皮、碎米等制成的食品。在那个食物匮乏的时代,人们往往只能依靠这些粗糙的食物充饥。而“不厌”则表示不嫌弃,即对于这些粗劣的食物没有丝毫的厌恶之情。 那么,“糟糠不厌”这个成语究竟想表达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人们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不因生活的艰难而抱怨。这反映了古人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尊重。即使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也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感恩上天赐予的一切。这种精神,实际上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警醒,提醒我们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更应该学会珍惜现有的资源,培养节约的好习惯。 二、在人际关系中,“糟糠不厌”也可以理解为对待伴侣或朋友时的包容与理解。当对方处于困境之中时,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而不是轻易地离开。正如糟糠之于古人一样,虽然不是最好的食物,但在困难时刻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面对伴侣或朋友的困难时,我们应当像古人对待糟糠一样,不嫌弃、不抛弃,而是用爱与关怀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糟糠不厌”这个成语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体现了古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同时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当我们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不妨想起这个成语,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示。

糟糠不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糟糠不厌的意思解释、糟糠不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金戈铁马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焦头烂额 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形影相顾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鹤立鸡群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诛求无度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人心归向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止沸益薪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快心满志 见“快心遂意”。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触目皆是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之死靡二 同“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见危致命 见“见危授命”。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钿合金钗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匡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女生外向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家无儋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刻不容缓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