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例子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基础信息
拼音zēng mǔ tóu zhù
注音ㄗㄥ ㄇㄨˇ ㄊㄡˊ ㄓㄨˋ
感情曾母投杼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流言可畏。
近义词曾参杀人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曾母投杼:母爱与信任的悖论》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成语故事,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与情感纠葛的故事——“曾母投杼”。
### 一、故事背景
这个故事源自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的《外储说左上》,讲述的是曾参(曾子)的母亲如何因误解而做出极端反应的一段佳话。
曾参是春秋末期鲁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以其孝行著称于世。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曾参外出劳作,邻居家的人误传曾参杀死了人。曾母起初并不相信,因为她深知儿子的为人。但随着时间推移,消息反复传来,曾母开始动摇了。
### 二、成语释义
“曾母投杼”字面意思是指曾参的母亲听到关于儿子杀人流言后,竟然扔掉了手中的织布梭子。梭子本是织布工具,这里象征着曾母日常生活的安宁。她之所以扔掉梭子,是因为她无法再安心织布,内心被巨大的恐惧与不安所占据。
### 三、深层含义
这个成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可能因为外界的不实传言而产生裂痕。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多么脆弱,即使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信任也不例外。同时,“曾母投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局限性,以及人们对谣言的敏感度。
### 四、现代启示
时至今日,“曾母投杼”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使得谣言更容易滋生和传播,有时甚至比真相传播得更快更广。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我们应当学会理性思考,审慎判断,避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需要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基础,用理解和沟通来化解误会,而不是轻易地放弃信任。
总之,“曾母投杼”是一个关于信任危机与母爱的伟大故事,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冷静和理智,珍惜并维护好身边每一份珍贵的信任。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度外之人(意思解释)
- 缘悭分浅(意思解释)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释)
- 旧地重游(意思解释)
- 直截了当(意思解释)
- 兵无常势(意思解释)
- 广阔天地(意思解释)
- 皮开肉绽(意思解释)
- 投石问路(意思解释)
- 惊心动魄(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半吊子(意思解释)
- 沤沫槿艳(意思解释)
- 惊鸿艳影(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释)
- 抱恨黄泉(意思解释)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意思解释)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穷愁潦倒(意思解释)
- 骂骂咧咧(意思解释)
※ 曾母投杼的意思解释、曾母投杼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正本溯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
引鬼上门 | 比喻招来坏人。 |
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门当户对 |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
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饿虎吞羊 |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铁面无私 |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
促膝谈心 |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
庖丁解牛 |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
营私舞弊 | 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粉墨登场 |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悲不自胜 |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