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yōuguī

责有攸归



责有攸归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责任有所归属。指应承担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

出处宋 司马光《体要疏》:“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例子至于疆臣守土,责有攸归,等马尾开仗的情形,有了详细奏报,必得要论是非,定功罪。(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基础信息

拼音zé yǒu yōu guī

注音ㄗㄜˊ 一ㄡˇ 一ㄡ ㄍㄨㄟ

繁体責有攸歸

感情责有攸归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辨形“攸”,不能写作“悠”。

辨析责有攸归与“责无旁贷”有别:责有攸归侧重于说明应付的责任;“责无旁贷”侧重于说明不应推卸的责任。

近义词责无旁贷、责有所归

反义词漠不相关

英语responsibility rests where it belong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责有攸归:责任与归属》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我们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重要工具。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充满哲理意味的成语——“责有攸归”。 “责有攸归”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为“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民之有君,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若阙地取利,而害财用,则民财匮乏矣。故圣人设险以守其国,而责有攸归。”这里的“责有攸归”意指责任应当有所归属,不能推卸。 从字面上理解,“责”是指责任、义务;“攸”在这里指代事物或情况;“归”则意味着归属、归结。因此,“责有攸归”的本义是责任应当有其明确的归属,不能推卸给他人。这不仅体现了古人的责任意识,也反映了社会秩序的一种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责有攸归”的意义更为深远。它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层面的责任承担,更适用于组织、企业乃至国家层面。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尽职尽责,不逃避、不推诿。这种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责有攸归”也提醒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应选择逃避或推卸,而应该主动站出来,担当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这样的态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克服难关,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责有攸归”这一成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担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责有攸归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责有攸归的意思解释、责有攸归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残花败柳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铺张浪费 铺张:讲排场。过分地讲究排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故家乔木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紫陌红尘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
刻骨铭心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有约在先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志在千里 形容志向远大。
故步不离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极重不反 同“极重难返”。
贫贱不能移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沤沫槿艳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闭关自守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冲锋陷阵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女生外向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打情卖笑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
短寿促命 短命早死,要命。
饥不择食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故态复萌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无影无踪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今古奇观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