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ǎngānjiē

斩竿揭木



斩竿揭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斩木揭竿。

出处清·褚人获《坚瓠补集·关社引》:“维兹六月,忽有斩竿揭木之事。”


基础信息

拼音zhǎn gān jiē mù

注音ㄓㄢˇ ㄍㄢ ㄐ一ㄝ ㄇㄨˋ

繁体斬竿揭木

感情斩竿揭木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造反。

近义词斩木揭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斩竿揭木:一个关于创新与智慧的故事》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星辰,每一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斩竿揭木”这一成语,探索它背后的智慧之光。 ### 成语出处与故事背景 “斩竿揭木”出自于《战国策·齐策》,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段趣事。当时,齐国有位名叫淳于髡的人,他不仅才思敏捷,而且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道理。有一次,齐王想要修建一座高大的宫殿,于是命令百姓砍伐树木,准备材料。然而,问题出现了,因为树木被砍伐后,树干无法顺利通过城门,这使得工程进展缓慢,令齐王十分头疼。 淳于髡得知此事后,便前去见齐王,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或抱怨,而是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来说明问题。他请人拿了一根竹竿,然后问齐王:“如果竹竿不能通过城门,应该怎么办呢?”齐王想了想,回答说:“那自然是要把竹竿砍短一些。”淳于髡微微一笑,又说:“同样的道理,树木既然不能通过城门,我们为什么不把城门拆掉一部分呢?” ### 成语含义 “斩竿揭木”的本义是指砍断竹竿、揭起树木,用来比喻去除障碍、排除困难。然而,在这个故事中,淳于髡用这个成语来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解决问题的看法——面对难题,我们不应固守成规,而应勇于创新,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 现代意义 时至今日,“斩竿揭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时,我们应当像淳于髡那样,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敢于突破常规,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协作,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事物,往往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 结语 “斩竿揭木”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愿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不断前行。

斩竿揭木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斩竿揭木的意思解释、斩竿揭木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众多非一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翻箱倒柜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
堂堂一表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穷乡僻壤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
晓以大义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香销玉沉 香、玉:美女;销:通“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鼻青脸肿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缠绵悱恻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倒裳索领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湖光山色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稳如泰山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无穷无尽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避俗趋新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光怪陆离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天下为一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乱作一团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阿娇金屋 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又称“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拔毛连茹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角巾东路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