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zhōng

朝钟暮鼓



朝钟暮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出处唐 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例子百尺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


基础信息

拼音zhāo zhōng mù gǔ

注音ㄓㄠ ㄓㄨㄥ ㄇㄨˋ ㄍㄨˇ

繁体朝鐘暮皷

感情朝钟暮鼓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朝钟暮鼓:时间的韵律》 在中国古代,城市的早晨和夜晚都有一种特别的声音。在黎明时分,城楼上的大钟会敲响,宣告新的一天开始;而在日落之后,鼓声便会响起,提醒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这种古老的报时方式,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时间的敏感和珍惜,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诗意的概念——“朝钟暮鼓”。 “朝钟暮鼓”这个成语,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清晨的钟声和傍晚的鼓声。这两个声音不仅仅是城市生活的背景音,它们还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含义。首先,“朝钟暮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光阴,不要虚度时光。其次,它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秩序与规律,钟声和鼓声的定时响起,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够遵循一定的生活节奏。 此外,“朝钟暮鼓”还常被用来比喻日常生活中的警示或提醒。例如,父母教育子女时可能会说:“你们应该像听到朝钟暮鼓一样,时刻保持警醒。”这里的“朝钟暮鼓”就不仅仅指代实际的钟声和鼓声,而是强调一种警觉性,提醒人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在现代汉语中,“朝钟暮鼓”也经常被用来形容某些重复性、规律性的活动,比如工作、学习等。人们可能会说:“我的生活就像朝钟暮鼓一样,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形象又生动地描绘了日常生活的节奏感。 总之,“朝钟暮鼓”这一成语,通过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它不仅是一种时间观念的体现,更蕴含着对于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朝钟暮鼓”的理念仍然值得我们去体会和借鉴,提醒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活出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朝钟暮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朝钟暮鼓的意思解释、朝钟暮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素昧平生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鬼怕恶人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逢人只说三分话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活蹦乱跳 欢蹦乱跳。
动荡不定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色中饿鬼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飞檐走壁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白发苍苍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发号施令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百步穿杨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战天斗地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讨价还价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风情月意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匪夷所思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欧风美雨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赤胆忠心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冒失鬼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主人翁 当家作主的人。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