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己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基础信息
拼音zhèng zhòng jǐ huái
注音ㄓㄥˋ ㄓㄨㄥˋ ㄐ一ˇ ㄏㄨㄞˊ
繁体正中己懷
感情正中己怀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形容符合心意。
近义词正中下怀、正中其怀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正中己怀”:对这一成语的语文讲解》
在汉语的浩瀚词海里,有许多充满智慧与韵味的成语,“正中己怀”就是其中一个较为独特的存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错误的表述,正确的成语应为“正中下怀”。
## 一、字面含义
1. **逐字解析**
- “正”,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这里表示准确无误的意思。“中”,有击中、符合之意。
- “下怀”,旧时指自己的心意或意图,是一种比较谦逊的说法。从古代文化语境来看,“下”有着自谦的意味,古人常常以谦卑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所以用“下怀”而不是直接说“己怀”。而“怀”则表示内心的想法、念头。
2. **整体释义**
- 所以“正中下怀”的字面意思就是(事情的发展等)正好合乎自己的心意。
## 二、来源与演变
1. **起源背景**
-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人际交往习惯。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往往会使用谦辞,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例如,在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历史记载中,当臣子向君主进言,如果君主的决策恰好符合臣子的想法时,臣子可能会用这种谦虚的说法来表达自己的认同。
2. **演变过程**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脱离了特定的古代礼仪场景,成为大众语言中表达某事恰合自己心意的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再局限于君臣之间的对话,而是广泛应用于各种人际关系和情境之中。比如朋友之间聊天,谈到某个兴趣爱好或者计划时,如果对方提出的建议正好是自己想要的,就可以用“正中下怀”来形容这种巧合带来的愉悦感。
## 三、用法及例句
1. **用法要点**
- 在句子中,它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作为谓语时,可以直接陈述某事的状态;作宾语时,前面可以加上动词如“感到”“觉得”等;作定语时,用来修饰名词,强调该事物符合自己的心意。
2. **例句展示**
- 当作谓语:“他提出的方案正中下怀,完全契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 当作宾语:“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正中下怀,这正是我一直期待的结果。”
- 当作定语:“这是一个正中下怀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
## 四、易错辨析
1. **与“正中己怀”的区别**
- 如前文所述,“正中己怀”是错误的表述。因为“己”缺乏那种谦逊的色彩,在古代文化和现代规范的语言使用中,不符合表达习惯。而且“正中下怀”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成语,其结构和意义已经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更改其中的字词。
2. **与其他类似成语的区别**
- 与“称心如意”相比,“正中下怀”更侧重于强调某事恰好符合自己的内心想法,往往有一种偶然性中的惊喜感,而“称心如意”更多地表达一种整体上非常满意的状态,范围更广一些。“正中下怀”还带有一定的被动接受的语境,即外界的因素或者他人提出的方案等恰好符合自己,而“称心如意”可能是自己主动追求后达到的一种满意结果。
总之,“正中下怀”这个成语以其独特的内涵和用法,在汉语表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确理解和运用它能够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准确、生动。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震耳欲聋(意思解释)
- 期颐之寿(意思解释)
- 是非口舌(意思解释)
- 人才济济(意思解释)
- 如履薄冰(意思解释)
- 箪瓢屡空(意思解释)
- 命中注定(意思解释)
- 寸步不离(意思解释)
- 饥肠辘辘(意思解释)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释)
- 万马奔腾(意思解释)
- 反面无情(意思解释)
- 吃不了兜着走(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作壁上观(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释)
- 举世无敌(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贤母良妻(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释)
※ 正中己怀的意思解释、正中己怀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抽薪止沸 | 抽掉锅底下正燃烧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难得糊涂 | 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
语重情深 | 犹言语重心长。 |
颠沛流离 |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
势力之交 |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
举世混浊 |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八荒之外 |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取而代之 |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
悬崖勒马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
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
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