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成语词典知二五而未识于十知二五而未识于十的意思
zhīèrérwèishíshí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出处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

注音ㄓ ㄦˋ ㄨˇ ㄦˊ ㄨㄟˋ ㄕˊ ㄩˊ ㄕˊ

感情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知二五而不知十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浅谈知识的积累与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点,人们往往能够掌握得比较扎实;然而当这些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复杂、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时,许多人便显得力不从心。这种现象可以用一句古语来形容:“知二五而未识于十”。这句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原意是形容一个人只了解了事物的一部分,而未能全面地理解其整体。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二五”和“十”在这里并不是指具体的数学数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知识的层次或深度。这里的“二五”可以理解为基本的概念或常识,它们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十”则象征着更加复杂的知识结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是在强调学习过程中,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解,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整合。我们不能满足于掌握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应该努力去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于某一领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历史时,如果我们只是死记硬背一些事件的发生时间,而不去思考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就很难形成深刻的历史观,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此外,这句话还启示我们在面对新知识时要有开放的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的知识和信息层出不穷。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并尝试将其与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最终定能克服障碍,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知二五而未识于十”这一成语告诫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仅要学会吸收和记忆,更要善于思考和创新。只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我们以此为鉴,在未来的求知之旅中不断探索前行,成为真正的智者。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的意思解释、知二五而未识于十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
体恤入微 同“体贴入微”。
前因后果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不二法门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前瞻后顾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草菅人命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疙里疙瘩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半吊子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时不我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空话连篇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会少离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坐以待毙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改恶向善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师严道尊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湖海飘零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