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zhīguān

枝木之冠



枝木之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冠:帽子。冠多华饰,好像树木的繁枝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mù zhī guān

注音ㄓ ㄇㄨˋ ㄓ ㄍㄨㄢ

感情枝木之冠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枝木之冠——成语背后的哲理与启示》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成语宝库中,有着无数个蕴含深刻道理、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枝木之冠”这一成语虽然不常见于日常交流之中,但它所传达的思想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吧。 ### 成语释义 “枝木之冠”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其中,“枝木之冠”用来比喻原本简单自然的事物被人为地复杂化了之后的状态。这里的“枝木”指的是未经雕琢的木材,“冠”则象征着经过加工后形成的精美头饰或装饰品。整个成语表达了一种对原始状态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于过度修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一种批判态度。 ### 背景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崇尚自然之道的小国。那里的人民生活简朴,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没有过多的欲望和纷争。随着时间流逝,外界文明逐渐渗透进来,开始有人提倡用各种华丽的服饰、繁复的礼仪来提升国家形象和个人地位。起初,这样的改变让一些人感到新鲜有趣,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些看似美好的事物其实正在侵蚀他们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方式。于是,“枝木之冠”便成了当时人们对这种现象不满情绪的一个隐喻——即认为那些过于精致复杂的外表往往掩盖了事物最本质的美好。 ### 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枝木之冠”的寓意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和发展进步的同时,不应忘记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地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家庭、友情甚至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或许就应该学会适时地放慢脚步,回归本真,找回那份最初的快乐与满足感。 总之,“枝木之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思考。通过学习这个成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先贤们对于人生价值的看法,并从中获得启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枝木之冠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枝木之冠的意思解释、枝木之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逍遥法外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满天星斗 星斗:星的总称。布满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杂乱。后形容文章华美。
习非成是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明知故问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百战百胜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苦口之药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多情善感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语不惊人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己溺己饥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结缨伏剑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扭直作曲 比喻是非颠倒。
皮笑肉不笑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细水长流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今古奇观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