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shuāng

栉霜沐露



栉霜沐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迎着霜,顶着露。形容奔波劳苦。

出处清·李渔《怜香伴·僦居》:“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


基础信息

拼音zhì shuāng mù lù

注音ㄓˋ ㄕㄨㄤ ㄇㄨˋ ㄌㄨˋ

繁体櫛霜沐露

感情栉霜沐露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栉霜沐露”。虽然从字面上看,“栉霜沐露”似乎不那么常见,但它却是一个充满诗意且富有哲理的成语。 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栉”本义是指梳子或篦子,引申为梳理;“霜”指的是冬天早晨地面或物体表面结成的冰晶;“沐”则有沐浴的意思;“露”则是指清晨时分植物叶子上凝结的水珠。因此,“栉霜沐露”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像梳理霜雪和沐浴露水一样,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早出晚归,辛勤工作的情景。 然而,成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描述了一幅勤劳工作的画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古人对于勤劳和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被视为一种美德,是成功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而“栉霜沐露”正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无论天气多么恶劣,环境多么艰苦,那些为了生活而不懈努力的人们始终坚守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奋斗着。 此外,“栉霜沐露”也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追求理想或目标而不畏艰难险阻的人。他们就像在寒冷的霜雪中梳理头发,在清新的露水中沐浴一样,尽管前路漫漫,但依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总之,“栉霜沐露”这一成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品质,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当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如古人那样,栉霜沐露,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季节。

栉霜沐露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栉霜沐露的意思解释、栉霜沐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冰壶秋月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洁。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心里有鬼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高步阔视 同“高视阔步”。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衣锦还乡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光前启后 犹“光前裕后”。
缠绵悱恻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风和日丽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国无宁日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春去冬来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细水长流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薪尽火灭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举目无亲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望尘靡及 见“望尘莫及”。
争分夺秒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势在必行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千里命驾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顾影自怜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踵趾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出神入化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