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急继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君子周贫不继富。”
例子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峻传》:“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基础信息
拼音zhōu jí jì fá
注音ㄓㄡ ㄐ一ˊ ㄐ一ˋ ㄈㄚˊ
繁体周急繼乏
感情周急继乏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周急济贫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周急继乏:仁爱之心的光辉》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成语,它们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周急继乏”这个成语,探索它背后的故事和深远的意义。
“周急继乏”的字面意思是帮助别人解决急需的问题,并且在别人缺乏时继续给予援助。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周急继乏,君子之道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在他人遇到困难或匮乏之时伸出援手,是君子应有的品德。这里的“周”指的是救济,“继”则是指接续,“乏”则代表匮乏。合起来看,“周急继乏”就是指在他人遇到困难或匮乏的时候给予帮助,而且不因对方的困难结束而停止。
这个成语所传达的是一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帮助他人不仅能够体现个人的道德修养,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周急继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反映了古人对于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
在现代社会,“周急继乏”的意义依然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此时,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物质上的援助还是精神上的鼓励,都能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总之,“周急继乏”作为一条宝贵的人生信条,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困难时应积极伸出援手。这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高尚品德,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世界。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贫如洗(意思解释)
- 草木知威(意思解释)
- 一视同仁(意思解释)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解释)
- 习非成是(意思解释)
- 杀手锏(意思解释)
- 和风细雨(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坏法乱纪(意思解释)
- 源源不断(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触目皆是(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阳春白雪(意思解释)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依样画葫芦(意思解释)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倒载干戈(意思解释)
- 神不知鬼不觉(意思解释)
- 寒木春华(意思解释)
- 去住两难(意思解释)
- 比翼鸟(意思解释)
- 举措不当(意思解释)
※ 周急继乏的意思解释、周急继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交浅言深 |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
同病相怜 |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喟然长叹 |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
皮开肉绽 |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汗牛充栋 |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唇枪舌剑 |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故态复萌 |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心小志大 |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土生土长 | 当地生长的。 |
反戈一击 |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
材优干济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