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kànshān

拄笏看山



拄笏看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例子输与清闲阳朔令,朝朝拄笏饱看山。(清 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基础信息

拼音zhǔ hù kàn shān

注音ㄓㄨˇ ㄏㄨˋ ㄎㄢˋ ㄕㄢ

感情拄笏看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悠然自得的样子。

近义词拄笏西山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拄笏看山”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深远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中的每一个字:“拄”意为倚靠或支撑;“笏”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持的手板,用以记录君王的旨意或是自己的奏章;“看”则是指观察或观赏;“山”则指的是自然界的山峦。 结合这些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初步理解“拄笏看山”的含义:一个人手持笏板,倚靠着它来观赏远处的山景。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它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文化内涵。 从文化角度来看,“笏”作为古代官员的身份象征,代表了权力与责任。而“拄笏看山”这一行为,则可以被解读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放松。当官员们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他们可能会选择站在朝堂之外,手持笏板,凝视着远方的山川,以此来寻求心灵上的宁静与超脱。这种举动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美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在忙碌与压力之中寻找片刻安宁的生活态度。 此外,“拄笏看山”还常常被用来比喻一种超然物外、心无旁骛的精神境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挑战。因此,这一成语也可以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学会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去欣赏周围的美好,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平衡与和谐。 综上所述,“拄笏看山”不仅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古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于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通过学习和理解这样的成语,我们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拄笏看山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拄笏看山的意思解释、拄笏看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直言贾祸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一门心思 一心一意。
龙飞凤舞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合浦珠还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孤身只影 形容孤单一人。
普天同庆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无时无刻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古色古香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百无一是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进锐退速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度己失期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抱恨黄泉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秽德垢行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国无宁日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地大物博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时不我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时运亨通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奋起直追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