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zhīyǒu

竹马之友



竹马之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出处《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例子郭沫若《羽书集·忠告日本政治家》:“他和明治天皇是竹马之友,自维新以来。”


基础信息

拼音zhú mǎ zhī yǒu

注音ㄓㄨˊ ㄇㄚˇ ㄓ 一ㄡˇ

繁体竹馬之友

感情竹马之友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竹马之交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竹马之友: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友情》 在古代汉语中,成语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它们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哲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竹马之友”这一成语,便是其中的一个生动例子。 “竹马”一词源自东汉时期。据《后汉书·郭伋传》记载,郭伋任并州牧时,一次到辖境巡视,被一群儿童夹道欢迎。他们手持竹枝,骑着竹马,欢呼雀跃。郭伋问这些孩子为什么这么高兴,孩子们回答说:“听说大人要来,我们就来迎接。”郭伋深受感动,认为儿童如此纯真可爱,于是便有了“竹马之友”的说法。 “竹马之友”原意是指童年时期的玩伴,后来逐渐引申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纯真年代的怀念之情。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用手机和社交媒体来维系人际关系,但“竹马之友”所代表的那种纯真的、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的友谊,却显得尤为珍贵。 在我们的生活中,“竹马之友”可以指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也可以指那些陪伴我们走过人生重要阶段的人。这种友情往往建立在共同成长的经历之上,因此更加坚固和持久。它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即使多年未见,一旦重逢,依然能够找回那份熟悉的感觉,仿佛时光从未改变什么。 “竹马之友”这一成语教会我们要珍惜身边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偶尔停下来,给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打个电话或发条信息,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因为正是这些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竹马之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是关于成长的记忆,是对纯真年代的回忆,更是对真挚友情的赞美。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愿我们都能拥有几份如“竹马之友”般纯粹而深厚的友情。

竹马之友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竹马之友的意思解释、竹马之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落叶归根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火树银花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零光片羽 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
山雨欲来风满楼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遁世离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经纬天下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飞檐走壁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夷为平地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急功近利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斗水活鳞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分门别类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安身立命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汗马功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取之不尽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战不旋踵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色厉内荏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腾声飞实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