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刀代笔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例子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捉刀代笔人
基础信息
拼音zhuō dāo dài bǐ
注音ㄓㄨㄛ ㄉㄠ ㄉㄞˋ ㄅ一ˇ
繁体捉刀代筆
感情捉刀代笔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为别人写东西。
近义词请人捉刀
英语write for somebody els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捉刀代笔: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艺术感的成语——“捉刀代笔”,来感受它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韵味。
一、成语释义
“捉刀代笔”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原意是指让人代替自己书写文章或作诗。后引申为指由他人代替完成工作或任务,自己则在一旁指挥或指导。从字面上看,“捉刀”是拿刀的意思,而“代笔”则是替人写字。但这里的“刀”并非真正的刀具,而是借用了古代的一种书写工具——刀笔,用来削制竹简和木牍上的错误。因此,“捉刀代笔”的本意就是指用刀笔代人书写。
二、成语典故
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曾经命令手下武将崔琰模仿自己的形象接见匈奴使者。当时曹操自认为形象不够威严,担心不能震慑对方,便让崔琰装扮成自己,而他自己则持刀立于崔琰身后,充当“捉刀人”。这一幕被匈奴使者敏锐地捕捉到,事后他告诉曹操,真正的领袖应当更英武威猛。曹操听后,深感庆幸,并及时加强了自己的训练,最终成功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从此,“捉刀代笔”一词便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三、成语运用
成语“捉刀代笔”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不具备某种才能或能力,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例如:“虽然小王对这项工作并不熟悉,但在老李的捉刀代笔下,他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这句话中的“捉刀代笔”就表示老李帮助小王完成了任务。另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作者也会借用“捉刀代笔”来形容某些人物的行为或特点,如:“她虽然不擅长写作,但却善于捉刀代笔,总能为朋友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四、成语文化价值
“捉刀代笔”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古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以及对于知识传承的尊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此外,这个成语还蕴含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即承认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愿意向他人学习。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捉刀代笔”这一成语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通过对其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其无穷的魅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歌功颂德(意思解释)
- 素昧平生(意思解释)
- 释车下走(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意思解释)
- 僧多粥少(意思解释)
- 一时一刻(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杀鸡取卵(意思解释)
- 争先恐后(意思解释)
- 饮水思源(意思解释)
- 取而代之(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逆来顺受(意思解释)
- 花言巧语(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黄耳传书(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举世无敌(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法不阿贵(意思解释)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释)
- 切树倒根(意思解释)
- 笑貌声音(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不合时宜(意思解释)
※ 捉刀代笔的意思解释、捉刀代笔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流离琐尾 |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
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烽火连年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
背腹受敌 |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苦思冥想 |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
平淡无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显著的、出色的地方。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下临无地 |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
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叽叽喳喳 | 语音杂乱。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斗南一人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东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善自为谋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