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发抽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擢:拔。拔下头发,抽出肚肠。形容自引罪贵,表示悔恨,以求宽恕。
出处《梁书·伏顺传》:“岂有人臣奉如此之诏而不亡魂破胆,归罪有司,擢发抽肠,少自论谢?”
基础信息
拼音zhuó fà chōu cháng
注音ㄓㄨㄛˊ ㄈㄚˋ ㄔㄡ ㄔㄤˊ
繁体擢發抽腸
感情擢发抽肠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擢发抽肠”的语文讲解**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一个非常特别、甚至可以说有些“重口味”的成语——“擢发抽肠”。乍一听,这个成语似乎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但其实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接下来,我们就从字面意思、出处以及引申意义三个方面,一起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
### 一、字面解析:什么是“擢发抽肠”?
首先,我们来看它的字面含义。“擢”在古汉语中是“拔”的意思,“发”指的是头发;而“抽肠”,顾名思义,就是把肠子拉出来。如果单纯从字面上理解,这四个字描述了一种极端痛苦的状态:一个人被拔光了头发,又被剖开身体抽出肠子。这样的画面无疑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在成语的实际运用中,这种描述并不是为了展现真实的血腥场景,而是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一种极其严重的惩罚或后果。换句话说,“擢发抽肠”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用来形容某人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遭受了巨大的报应或者折磨。
### 二、成语出处:历史故事中的警示
关于“擢发抽肠”的具体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典籍记载,但它属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即用极度夸张的语言来强调某种情感或道理。类似风格的成语还有“千刀万剐”“粉身碎骨”等,它们都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递出深刻的教训。
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事件与之对应,但我们可以联想到许多古代刑罚制度中的残酷手段。比如,《史记》中提到的一些暴君会使用严酷的刑法对付犯人,以此震慑臣民。这些刑罚往往充满威慑力,让人心生畏惧。因此,“擢发抽肠”可以看作是对这类恐怖情境的艺术化概括。
此外,这一成语也可能来源于佛教或其他宗教思想的影响。在一些宗教经典中,常有关于因果报应的描述,比如作恶者死后堕入地狱,受到各种惨烈的惩罚。这样的观念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于善恶有报的信仰,也使得像“擢发抽肠”这样的成语具有更强的道德教育功能。
### 三、引申意义:超越字面的深层解读
尽管“擢发抽肠”听起来很吓人,但在现代汉语中,它已经很少直接用于描述具体的刑罚或痛苦,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性表达。例如:
1. **形容罪孽深重的惩罚**
当某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时,可以用“擢发抽肠”来形容他将面临的严厉后果。这是一种警告,提醒人们不要触碰法律或道德的底线。
2. **表示内心的煎熬与悔恨**
有时候,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或自责。比如,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却无法弥补时,他的内心可能就像被“擢发抽肠”一样备受折磨。
3. **强调事情的严重性**
在某些情况下,“擢发抽肠”还可以作为修辞手段,突出某一事件的重要性或影响范围。例如:“如果继续破坏环境,未来的人类恐怕要承受‘擢发抽肠’般的灾难。”
### 四、总结:成语的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擢发抽肠”虽然表面上显得冷酷无情,但其本质却是为了警醒世人。它提醒我们注意自身的行为,避免因一时冲动或贪念而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同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语言的丰富性和创造力,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表达,赋予文字更强大的感染力。
下次当你听到或看到“擢发抽肠”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它不仅仅是一个骇人的词汇,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独特的成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反手可得(意思解释)
- 早出晚归(意思解释)
- 恨铁不成钢(意思解释)
- 嫁狗随狗(意思解释)
- 苦尽甘来(意思解释)
- 离经辨志(意思解释)
- 前瞻后顾(意思解释)
- 心灰意冷(意思解释)
- 四书五经(意思解释)
- 寸步不离(意思解释)
- 栋梁之材(意思解释)
- 白日见鬼(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兵无常势(意思解释)
- 举贤任能(意思解释)
- 九霄云外(意思解释)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释)
- 见危致命(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时运亨通(意思解释)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意思解释)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释)
- 惹是生非(意思解释)
- 精兵强将(意思解释)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释)
※ 擢发抽肠的意思解释、擢发抽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骨肉分离 | 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月明千里 |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
不骄不躁 |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
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掉舌鼓唇 |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歇斯底里 |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气充志骄 |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美人迟暮 |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爱毛反裘 |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如火如荼 |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
岁寒三友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逢人说项 |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
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满天飞 |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
天缘凑合 |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
鲜为人知 |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