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yúnshékǎn

朱云折槛



朱云折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朱云:汉代人名。折槛:折断栏杆。朱云折断了栏杆。形容敢于直言进谏。


基础信息

拼音zhū yún shé kǎn

注音ㄓㄨ ㄩㄣˊ ㄕㄜˊ ㄎㄢˇ

繁体朱雲折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朱云折槛:刚正不阿的千古佳话》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品德的光辉,“朱云折槛”便是这样一个充满力量和深意的成语。 ## 一、成语释义 “朱云折槛”的字面意思为汉代朱云上书皇帝请求斩杀佞臣张禹,御史拉他下殿时他攀住殿槛,结果把殿槛给拉断了。后用以形容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槛”,本义是指门框或窗框下的横木,这里特指宫殿的栏杆。 ## 二、成语典故 西汉成帝时期,朝政被一群奸佞小人所把持,其中张禹身为丞相,却毫无作为,只知阿谀奉承,尸位素餐。而当时有一位名叫朱云的大臣,他为人耿直,胸怀正义。朱云心忧天下,深知这些奸臣当道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危害,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在一次朝会上挺身而出。他慷慨陈词:“如今朝廷大臣中,有些人表面上是忠臣,实际上却是祸国殃民的奸佞之徒。臣愿陛下赐臣尚方宝剑,斩杀一个佞臣,以此来警戒其他官员。”说罢,他便指着张禹说道:“这个佞臣就是张禹!”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成帝大怒,下令将朱云拉出去处死。朱云紧紧抓住殿槛,大声呼喊:“我能够和关龙逄(夏桀时忠臣)、比干(商纣时忠臣)一起在阴间,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道国家前途将会如何!”朱云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正义之举,他的手用力过猛,竟将殿槛拉断。后来,在左将军辛庆忌等人的求情下,成帝醒悟过来,赦免了朱云,并且命令工匠不要换新的殿槛,而是保留原样,以表彰朱云的忠心。 ## 三、人物形象分析 1. **朱云** - 从朱云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他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的兴衰与奸佞小人的存在息息相关,所以为了国家利益,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对抗权贵。这种使命感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 - 他勇敢无畏,面对皇帝的震怒和可能面临的死亡威胁,依然坚定自己的立场。他没有丝毫退缩的想法,即使被抓走时还紧紧抓住殿槛,大声疾呼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勇敢是他内心正义感的外在体现。 - 朱云还是一位忠诚的臣子。他的忠诚不是对某一个人或者权力的盲目追随,而是对国家正义、对良好政治秩序的一种忠诚。他希望国家能有清明的政治环境,能远离那些破坏国家根基的小人。 2. **成帝** - 成帝最初的表现是一个容易被表象迷惑、听信谗言的君主。当朱云指责张禹时,他没有冷静思考就下令处死朱云,这反映出他在处理事情时缺乏足够的理性判断。不过,幸运的是成帝最终能够在众大臣的劝谏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赦免朱云并表彰其忠心,这也体现出他还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正确的意见。 ## 四、成语意义的现代启示 “朱云折槛”这一成语所蕴含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对于个人而言** - 它鼓励我们要坚守正义,无论是在工作环境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发现不公正的事情时,要有勇气站出来发声。比如在一个企业里,如果看到有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损害公司和员工的利益,我们不能保持沉默,而应该像朱云一样勇敢地揭露这种不良行为。 -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有担当精神。朱云在面临巨大风险时,依然承担起匡扶正义的责任,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应该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 2. **对于社会而言** - 这个成语倡导一种正气的社会风气。一个社会需要更多像朱云这样的人,他们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如果社会中充斥着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人,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衰落。而朱云式的正义之士越多,社会就越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 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它也启示我们要重视言论自由和监督机制。公民应该有权利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就像朱云可以向皇帝进谏一样。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来保障公民的监督权,让更多的正义之声能够被听到,从而促进整个国家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总之,“朱云折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故事,它背后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正义、刚正不阿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穿越千年的时光,至今仍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追求真理和正义。

朱云折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朱云折槛的意思解释、朱云折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十万火急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老实巴交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一时一刻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起兵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香草美人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铺天盖地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挖空心思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语短情长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一鼻子灰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一条龙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运筹帷幄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不错。
迷离惝恍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显亲扬名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