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汉语词典遗逸遗逸的意思及例句

遗逸


拼音yí yì
注音一ˊ 一ˋ

繁体遺逸

遗逸

词语解释

遗逸[ yí yì ]

⒈  亦作“遗佚”。亦作“遗轶”。

⒉  遗漏;遗弃而不用。

⒊  遗失;散失。

⒋  指散失之物。多指遗文散籍;遗事逸闻。

⒌  犹隐居。

⒍  隐士;遗才。

⒎  指前一朝代留下来的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遗佚”。亦作“遗軼”。

⒉  遗漏;遗弃而不用。

《孟子·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
《列子·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遗逸之嗟。”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况今名俊尽鶱腾,遗佚奇才只一箇。”

⒊  遗失;散失。

《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宋 苏辙 《上皇帝书》:“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收之矣。”
宋 苏辙 《进御集表》:“臣顷被圣旨编次遗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诸臣之家,凡尺牘寸纸,无所遗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汉遗文》:“世以 柳子 编 西汉 文章,只据《文选》,固多遗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独居一室,人迹罕至,诗篇不復检閲,故多遗佚。”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牛宏 以典籍遗逸,表请开献书之路。”

⒋  指散失之物。多指遗文散籍;遗事逸闻。

《汉书·艺文志》:“武帝 时,军政 杨僕 捃摭遗逸,纪奏兵録,犹未能备。”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虽考先志於载籍,收遗逸於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覩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詔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若父祖捐馆日,子孙幼弱,及一旦编摹,岂免小有疏略,当随拾遗佚而为别集可也。”
元 孛术 鲁翀 《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扬歷四十餘年,功名事业,磊磥赫奕。侃访辑遗軼,既久始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遗逸,务得其説,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记矣。”
清 龚自珍 《城南席上谣》:“一客谈遗佚,目挟十钱入西市,五钱麦糊五钱纸,年年冬望 日本 使。”

⒌  犹隐居。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所在。”
唐 柳宗元 《贺赦表》:“废金宝之贡,有以彰俭德;搜遗逸之士,有以表至公。”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盖 明 初之有求於遗逸者,议论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闻见之陋也。”

⒍  隐士;遗才。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见説公卿访遗逸,逢迎亦是戴乌纱。”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市骏骨而捐金,招来遗軼;闻鷄鸣而起舞,寤寐功名。”
《明史·麻僖传》:“四十年疏陈纳諫諍、举枚卜、补大僚、登遗佚、速考选数事,不报。”
明 贝琼 《送王克让员外赴陕西》诗:“应念东南有遗佚,采芝深谷尚盘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圣祖仁皇帝,一开博学鸿词科,再设 明 史馆,搜罗遗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
吴晗 《社会贤达考》:“隐了几年,跟了几年,名气有了,盛朝圣世是应该徵举遗逸的,于是得了‘社会贤达’之名而驰马奔命,赶进京师‘初入朝堂’了。”

⒎  指前一朝代留下来的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退谷论经学》:“明 初,人犹多经学,皆 元 时遗逸。”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顺 康 之世,故老遗逸,越在草莽,承东林气节之盛,为经济有用之学。”
梁启超 《论私德》二:“顺 康 间,首开博学鸿词,以挚遗逸。”

分字解释

最读网现代词语例句

📚《遗逸:漫步在历史的长廊》 场景一: - 标题: 荷花池畔,诗人独步 ![荷塘](https://images.unsplash.com/photo-1498637257395-bf7e1b0d2a7c?ixid=MnwxMjA3fDB8MHxwaG90by1wYWdlfHx8fGVufDB8fHx8&ixlib=rb-1.2.1&auto=format&fit=crop&w=580&q=80) - 正文: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站在古老的荷花池边,我仿佛听见了李清照的声音:“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的“遗逸”不仅仅是诗人的避世隐居,更是他们超脱世俗、不为外界所扰的精神追求。 场景二: - 标题: 云间寻觅,心归何处? ![云海](https://images.unsplash.com/photo-1488540202276-7f749d709081?ixid=MnwxMjA3fDB8MHxzZWFyY2h8MXx8YmFzZWxlbnwwfHwwfHw%3D&ixlib=rb-1.2.1&auto=format&fit=crop&w=500&q=60) - 正文: 在这云海之中,我仿佛看到了苏轼的心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这宁静而深远的空间里,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栖息地,这就是所谓的“遗逸”。 场景三: - 标题: 河畔独坐,静观万物 ![河边](https://images.unsplash.com/photo-1560228894-d301f19e53ff?ixid=MnwxMjA3fDB8MHxzZWFyY2h8MXx8YmFzZWxlbnwwfHwwfHw%3D&ixlib=rb-1.2.1&auto=format&fit=crop&w=500&q=60) - 正文: 当我在河边独自一人时,我会想起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就是一种“遗逸”的体现,让我们远离尘嚣,回归自然。 场景四: - 标题: 山中听风,心如止水 ![山景](https://images.unsplash.com/photo-1536650029980-4d5f09c99479?ixid=MnwxMjA3fDB8MHxzZWFyY2h8NXx8YmFzZWxlbnwwfHwwfHw%3D&ixlib=rb-1.2.1&auto=format&fit=crop&w=500&q=60) - 正文: 在山林之间,我体验到了王安石的内心世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没有喧嚣和纷争,只有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修养,这就是“遗逸”的真实写照。 场景五: - 标题: 星空之下,思绪飘渺 ![星空](https://images.unsplash.com/photo-1562059757-cb1b70725fcb?ixid=MnwxMjA3fDB8MHxzZWFyY2h8MXx8YmFzZWxlbnwwfHwwfHw%3D&ixlib=rb-1.2.1&auto=format&fit=crop&w=500&q=60) - 正文: 夜深人静之时,在星空之下,我仿佛能听到李白的吟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种孤独而又自由的状态,正是“遗逸”精神的最好诠释。 --- 通过这些场景,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遗逸”如何体现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还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心灵上的平静与满足。希望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遗逸”,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给自己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遗逸


※ "遗逸"的意思解释、遗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