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íng zé
注音ㄆ一ㄥˊ ㄗㄜˊ
繁体平則
⒈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⒈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引《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
孙诒让 正义:“刘台拱 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 刘 説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
1.如果公司的收益是刚性的,“份钱不能降低”,实际上就等于让司机独自承担了,他们必然会有不满,有反弹,物不平则鸣嘛,这样又如何能够和谐呢?
2.物有不平则鸣,胸有郁气当出却难舒。
3.圣上,臣听说,物不平则鸣,士有怨而发。
4.自古就有不平则鸣这句话,对不公的事,我就是要说两句!
5.不平则鸣,生性单纯的风敛衣大声抱怨了起来,“他本来应该是我班上的学员啊,卓烈家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我一定要不会罢休!”。
6.不过,言归正传,换位思考,物不平则鸣。
7.出了事情,不平则鸣,群众在下面说话,你压得住吗?
8.杜甫的“文章憎命达”,韩愈的“不平则鸣”,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都是广为人知的名言。
9.我是一个人民代表,只要是不合理的事,我便要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分内的事。
10.不过,他们疾恶如仇,不平则鸣,拥有高贵的同情心,强烈的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