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ēn fēng
注音ㄓㄣ ㄈㄥ
繁体針鋒
⒈ 亦作“针锋”。
⒉ 针尖。亦喻细微。
⒈ 亦作“鍼锋”。针尖。亦喻细微。
引《淮南子·主术训》:“夫权衡轻重,不差蟁首;扶拨枉橈,不失鍼锋。”
南朝 梁元帝 《谢敕送齐王瑞像还启》:“瞻彼堵墙,不足为喻;立处针锋,弗云易拟。”
⒈ 针尖。比喻细微之处。
引南朝梁·元帝〈谢敕送齐王端像还启〉:「瞻彼堵墙,不足为喻。立处针锋,弗云易拟。」
唐·李商隐〈题僧壁〉诗:「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⒉ 比喻尖锐。
例如:「针锋相对」。
1.不过,在儒家内部却有很大分歧,即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的针锋相对。
2.辩论双方针锋相对,有攻有守,精采极了。
3.其为热门话题,二人针锋相对,遂使该节目传颂一时。
4.转念又想,他们也是普通百姓,和父母一样,和万万千千的普通人一样,为求家人平平安安,宁愿抱残守缺,也不与他们针锋相对。
5.被压迫民族以牙还牙,同殖民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6.辩论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7.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咄咄逼人,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8.在其他地方,他说,仅是在自己的家里,针锋相对的观点和面红耳赤的争论早已经习以为常。
9.鲁迅则指出这些人不过是“不根本之图”的“辁才小慧之徒”,与之针锋相对,在青年时代就提出了“立人”的理想。
10.被压迫民族以牙还牙,同殖民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