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ì yí
注音ㄓˋ 一ˊ
⒈ 谓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
⒈ 谓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
引《汉书·武帝纪》:“稽诸往古,制宜於今。”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用兵有缓有急,当随时制宜。”
《清史稿·礼志二》:“礼贵制宜,孝当承志。”
1.没有科学仪器,她就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进行简单的实验研究。
2.摘要农业区划,它为指导人们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3.发展养殖业就好比种庄稼一样,必须要因地制宜,千万不能像过去那样一竿子打下水,搞一刀切,我们还必须要尊重主人的意愿。
4.因地制宜搞好民族地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5.以秦皇岛市为例,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应市域生态区划的命名系统和指标体系。
6.滕王阁修建在重峦叠嶂之间,因地制宜,美不胜收,是四大名楼之一。
7.农家因地制宜,不违农时。
8.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
9.对先进的经验我们应该因地制宜,不应生搬硬套。
10.我们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