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诛殛[ zhū jí ]
⒈ 诛杀。
引证解释
⒈ 诛杀。
引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是用锡君鈇鉞各一。”
《旧唐书·裴度传》:“臣比者犹思隐忍,不愿发明。一则以罪恶如山,怨谤如雷,伏料圣明,必自诛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即有自缚来归者,亦当择其首要,分别诛殛。”
国语辞典
诛殛[ zhū jí ]
⒈ 诛杀。
引《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从容列位,而并旋受诛殛,或圮族替祀,或投弃荒裔。」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将三苗窜逐于三危田地,将鲧诛殛于羽山田地。」
分字解释
最读网现代词语例句
🎉 "诛殛"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字眼,它代表了极度的惩罚和严苛。虽然现代汉语里我们可能不太常用到这个词,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它的含义依然值得探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情景可以用"诛殛"来形容吧!🚀
---
场景一:古代法庭上的审判
🔍 在古代的审判现场,法官可能会用"诛殛"来描述一个罪犯的严重性。比如:“此人为恶已久,今日当被诛殛,以儆效尤。” 🛡️
场景二:战争中的英勇行为
💪 战场上,士兵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会用"诛殛"形容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例如:“面对敌军,我等誓死抵抗,必当诛殛敌人,为国捐躯!” 💪
场景三:严厉的教育方式
🏫 当老师想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时,可能会说:“你这次的表现实在差劲,需得受到诛殛般的惩罚。” 👤
场景四:法律条文的表述
📜 法律条文中,有时也会提到“诛殛”,用来强调某种行为的极端后果。比如:“违反本条例者,将依法予以诛殛。” 📜
场景五:历史事件中的总结
📜 史书记载中,有时也会提及某个重大事件的处理方式,比如:“此次事件后,所有参与者的命运皆由诛殛定夺。” 📜
---
这些例子展示了"诛殛"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它都代表着一种极其严厉和不容忽视的态度。希望这些场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古代汉语 诛殛 历史故事 文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