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汉语词典鸿胪鸿胪的意思及例句
hóng

鸿胪


拼音hóng lú
注音ㄏㄨㄥˊ ㄌㄨˊ

繁体鴻臚

鸿胪

词语解释

鸿胪[ hóng lú ]

⒈  官署名。指该官署官员。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 秦 及 汉 初称典客, 景帝 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 东汉 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北齐 始置鸿胪寺, 唐 一度改为司宾寺, 南宋、金、元 废, 明 复之, 清 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 秦 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鸿臚。”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郊庙行礼讚九宾,鸿声臚传之也。”
《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客还,鸿臚籍衣齎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

⒉  指该官署官员。

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始居 华阴,为 拓拔魏 鸿臚。”
明 李东阳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诗:“黄纸数行丹詔字,鸿臚三唱甲科名。”

国语辞典

鸿胪[ hóng lú ]

⒈  职官名。周置大行人之职,秦称为「典客」,北齐称为「鸿胪寺」。主掌朝贡庆吊的赞导相礼。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分字解释

最读网现代词语例句

✨【鸿胪:古代的礼仪大使】✨ 在古代,鸿胪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他们负责接待宾客、处理外交事务以及主持朝会等重要仪式。鸿胪的名字来源于《礼记·曲礼》中的“鸿胪寺”,意为“大宾馆”。 👩‍💼 在一场盛大的国宴上,鸿胪大臣手持玉如意,引领着各国使节步入宴会厅,场面庄严肃穆,彰显国家的威严与礼仪之邦的形象。 🏰 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齐聚一堂,由鸿胪大臣作为首席翻译,确保各方能够无障碍地交流思想和意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 在国家面临紧急情况时,鸿胪大臣会迅速召集军队,并通过他的权威发布命令,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鸿胪的角色也在与时俱进,比如在虚拟会议中,通过远程视频技术,鸿胪仍然扮演着引导和协调角色,确保线上会议顺利进行。 🌐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鸿胪都肩负着维护国家尊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工作不仅是对外交往的桥梁,也是内政政策的执行者。 礼仪大使 古代官职 文化传承

鸿胪


※ "鸿胪"的意思解释、鸿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内容仅供参考!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