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停
词语解释
调停[ tiáo tíng ]
⒈ 居间调解,平息争端。
例通过调停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英mediate; act as an intermediary;
⒉ 〈方〉:照料;安排。
英take care of; arrang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调亭”。
⒉ 居间调解,平息争端。
引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吕微仲 与中书侍郎 刘莘老 二人尤畏之,皆持两端为自全计。遂建言欲引用其党,以平旧怨,谓之调亭。”
老舍 《茶馆》第一幕:“好在,不能真打起来,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手约齐,已有人出面调停了。”
⒊ 调摄养息。
引宋 邵雍 《旋风吟》之二:“将养精神便静坐,调停意思喜清吟。”
《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周青原 《西园池上》诗:“笑余三月裘还着,只为调停病起身。”
⒋ 安排处理。
引宋 范成大 《满江红·冬至》词:“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安太太 又是个勤俭当家的人,每日带了僕妇侍婢料理针綫,调停米盐。”
⒌ 协调和谐。
引元 乔吉 《一枝花·合筝》套曲:“佳人娇和曲,豪客醉弹筝,心与手调停。”
⒍ 调整。
引明 张居正 《答两广总督刘凝斋书》:“昔 蜀 中 九丝 平后,亦未有三年即徵税也,似宜调停少宽之,庶招来之民,得有定居。”
《西游记》第六九回:“行者 接了线头……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鬱、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
吴晗 《论海瑞》:“对他那些过激的不近人情的地方,不加调停(纠正)是不好的。”
国语辞典
调停[ tiáo tíng ]
⒈ 居间调解、排除纠纷。
引《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论曰》:「元祐秉政,力斥章、蔡,不主调停。」
《文明小史·第九回》:「一面学老师,得著风声,同了典史,找到几个大绅士,托他们出来调停。」
近排解 调解 调处 转圜
反挑拨 离间 撮弄
⒉ 安排、处理。
引宋·范成大〈满江红·寒谷春生〉词:「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红楼梦·第九回》:「宝玉道:『你放心,到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
相关成语
- èr shì二世
- mǒu mén某门
- wǔ sè shū五色书
- shān lù山路
- fù huó jié dǎo复活节岛
- zá cǎo杂草
- shí èr yī十二衣
- nào máo dùn闹矛盾
-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扬扬
- sè lèi色类
- kě lián可怜
- zǐ qì dōng lái紫气东来
- gǒu dōng xī狗东西
- jié mù节目
- niè shǒu niè jiǎo蹑手蹑脚
- tōng háng通航
- sū zhé苏辙
- ōu jiāng瓯江
- gǔ piào股票
- chún yī bǎi jié鹑衣百结
- zàn měi赞美
- zhí mín dì殖民地
- huáng mín皇民
- gān fǎ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