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跷字的解释
跷

拼音 qiāo 注音ㄑ一ㄠ 繁体
部首足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笔KHAQ 五行 统一码8DF7
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一フノ一ノフ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横、斜钩、撇、横、撇、竖弯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跷(蹺)qiāo(ㄑ一ㄠ)

⒈  脚向上抬:跷脚。跷腿。

⒉  〔跷蹊〕奇怪,违反常理让人怀疑。亦称“蹊跷”。

⒊  竖起大拇指:跷着大拇指。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足、尧声

English

raise one's foot

最读网跷字讲解

“跃”字的语文讲解 “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汉字,它不仅表示跳跃的动作,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在现代汉语中,“跃”字被广泛使用,可以组成多种词语,如“跃动”、“跃然”、“跃马”等,每个词语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一、跃动的生命 “跃”字最直观的含义是跳跃。当我们看到“跃”字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只青蛙在一瞬间跳出了水面,或者在篮球场上,运动员猛地跃起,扣篮得分。这种动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激情。 在词语“跃动”中,“跃”字强调了动态和生命力。例如,“孩子们欢快地跃动在草地上”,这里的“跃动”形容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样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跃然纸上的形象 “跃然纸上”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文学作品或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仿佛跃然纸上。这个成语出自清代文学家赵翼的《瓯北诗话·李花》:“‘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忽见跃然纸上。’”这里的“跃然纸上”用来形容李白的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栩栩如生。 三、跃马扬鞭的豪情 “跃马扬鞭”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奋勇向前,充满豪情壮志。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四》:“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惆怅莫道秋江离别难。”这里的“跃马扬鞭”用来形容战士们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 四、跃字的构造和含义 “跃”字属于形声字,部首是“足”,表示与脚的动作有关。右边的“夭”表示声音,但在这里并不单独表示声音,而是与“足”结合,共同构成“跃”的含义。当“足”与“天”结合时,就形成了“跃”的繁体字“躍”,表示跳跃的动作。 五、跃字的用法和辨析 在现代汉语中,“跃”字可以用作动词,表示跳跃的动作,如“跳跃”、“跃起”等。也可以用作形容词,形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事物,如“跃动”、“跃然纸上”等。此外,“跃”字还可以组成多种词语,如“跃马扬鞭”、“跃然纸上”等,丰富了汉语的表达。 在辨析“跃”字时,需要注意其与“跃然”的区别。“跃然”强调的是形象生动,仿佛跃出纸面,而“跃”字本身并没有这种含义。例如,“他的演讲内容跃然纸上,让人印象深刻”,这里的“跃然纸上”形容演讲内容生动逼真,而不是指演讲者真的跳出了纸面。 总之,“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汉字,它不仅可以表示跳跃的动作,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学习和掌握“跃”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跷


※ 跷的意思、基本解释,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蹺、蹻 qiāo

〈动〉

(1) (形声。从足,尧声。本义:举足)

(2) 同本义 [lift up (a leg)]

蹻,举足行高也。从足,喬声。——《说文》

可蹻足而待也。——《汉书·高帝纪》

莫不蹻足抗首。——扬雄《长杨赋》

(3) 又如:跷蹄辇脚(高举脚,轻落足);跷着腿坐着;跷足(举足);跷腿(抬脚举步)

(4) 竖起 [手指] [hold up (a finger)]。如:跷大拇指夸他好

(5) 踮起脚后跟 [stand on tiptoe]

跷起脚来,把一个一个脸面都看遍,哪个也不是菊英。—— 赵树理《三里湾》

(6) 又如:跷足(踮起脚跟)

(7) 跛 [lame]

他一跷一拐地努力走着。——茅盾《脱险杂记》

(8) 又如:跷足(跛足);跷脚(跛足;瘸腿)

(9) 用同“翘”。向上昂起 [hold one's head high]。如:跷生生(翘竖尖耸的样子) 迈步;跨步 [stride]。如:跷蹀(犹奔走)

词性变化

qiāo

〈名〉

(1) 高跷 [stilts]。在传统戏剧、舞蹈中供表演者绑在脚上使用的一种木制道具,高者三四尺,低者尺余。如:跷工(戏曲、舞蹈演员踩着高跷训练步伐的基本功) “蹻”

(2) 另见 jué

康熙字典

蹺【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去堯切《集韻》《韻會》丘祅切,?音趫。《玉篇》舉足也。或作蹻。

《集韻》牽幺切,音鄡。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蹻【卷二】【足部】

舉足行高也。从足喬聲。《詩》曰:“小子蹻蹻。”居勺切

说文解字注

(蹻)舉足小高也。蹻高曡韵。各本作行高。晉灼注漢書高帝妃作小高。玄應引文穎曰。蹻猶翹也。又引三蒼解詁云。蹻、舉足也。丘消切。按今俗語猶然。从足。喬聲。丘消切。大徐居勺切。非也。二部。詩曰。小子蹻蹻。大雅文。毛曰。蹻蹻、驕皃。此引伸之義。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