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荓字的解释
荓

拼音 píng 注音ㄆ一ㄥˊ
部首艹部 总笔画9画 结构上下
五笔AUAJ 统一码8353
笔顺一丨丨丶ノ一一ノ丨
名称横、竖、竖、点、撇、横、横、撇、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íng(ㄆ一ㄥˊ)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亦称“铁扫帚”。

异体字

  • ?

最读网荓字讲解

“荑”字的语文讲解 “荑”是一个形声字,从“艹”(草字头)和“蒂”(tí,同“蒂”,指花蒂),表示与植物有关。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有所记载:“荑,茅也。其茎为荑。”也就是说,“荑”指的是茅草的茎。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说文解字》中解释“荑”为茅草的茎,这是其本义。这种解释不仅揭示了字的物质组成,还通过引申,将“荑”与茅草的柔软、细长特性联系起来。 2. 引申义: - 嫩芽:因为茅草的茎通常很嫩,所以“荑”也可以用来比喻嫩芽或初生的植物。 - 女子柔嫩的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荑”有时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嫩之手,如“荑手”即指柔嫩的手。 - 茅草的果实:虽然“荑”主要指的是茎,但在一些语境下,它也可以泛指茅草的果实,即“荑实”。 二、词性变化 “荑”字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使用: - 名词:如“荑茅”(茅草)、“荑实”(茅草的果实)。 - 形容词:如“荑黄”(茅草枯黄的颜色)。 三、用法示例 1. 名词用法: - “荑花”指的是茅草的花。 - “荑叶”则是指茅草的叶子。 2. 形容词用法: - “荑衣”可以指用茅草制成的衣服,象征朴素。 - “荑裳”则指用茅草制成的裙子,显得十分简朴。 3. 动词用法: - “荑取”在古代有时指用手拔取茅草,也可以泛指采摘。 四、文化意义 “荑”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茅草,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荑”常被用作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人们对青春、柔嫩、纯洁等美好品质的追求。 例如,在《诗经》中就有“终风且霾,惠然肯来”的句子,虽然这里的“惠然肯来”并非直接指“荑”,但“荑”所蕴含的柔嫩、美好的意象在其中得到了体现。 总之,“荑”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却是深远的。通过对“荑”字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荓


※ 荓的意思、基本解释,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荓【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荓【卷一】【艸部】

馬帚也。从艸并聲。薄經切

说文解字注

(荓)馬帚也。見釋艸。夏小正。七月?秀?也者、馬帚也。廣雅曰。馬帚、屈馬?也。从艸。幷聲。薄經切。十一部。詩大雅?使也。

交流分享

  • 荓的词语
  • 荓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