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骿
拼音
pián
注音ㄆ一ㄢˊ
部首骨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MEUA 统一码9ABF
笔顺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丶ノ一一ノ丨
名称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点、撇、横、横、撇、竖
部首骨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MEUA 统一码9ABF
笔顺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丶ノ一一ノ丨
名称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点、撇、横、横、撇、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骿
⒈ 〔骿胁(
)〕两根肋骨并长在一起。⒉ 古通“胼”。
统一码
骿字UNICODE编码U+9ABF,10进制: 39615,UTF-32: 00009ABF,UTF-8: E9 AA BF。
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骿字讲解
“骸”字的语文解释
“骸”是一个汉字,其本义是指人的骨骼,通常用来指代人的遗骸。在古文中,“骸”常常与死亡、埋葬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说文解字》中提到:“骸,骨也。”这表明“骸”最初是指人体所具有的骨骼部分。
此外,“骸”也可以泛指动物的骨骼。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观察动物的骨骼来判断其种类和特征。因此,“骸”也可以作为动物骨骼的代称。
在文学作品中,“骸”字也常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例如,在一些诗歌和散文中,“骸”可以被用来形容荒凉、凄惨的景象,或者用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这种用法往往带有一定的诗意和象征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骸”字的含义已经有所扩展。除了指代人的骨骼或动物的骨骼外,“骸”还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残骸或碎片。例如,在描述事故现场时,我们可能会说“事故现场的骸骨遍地”。
总之,“骸”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字。从本义的骨骼出发,逐渐扩展到泛指动物骨骼,再引申为象征和隐喻的意义,最后在现代汉语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学习“骸”字,不仅可以了解其字面意思,还可以体会到汉字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在书写和使用“骸”字时,需要注意其笔画顺序和结构。该字的部首是“骨”,笔画顺序为横折、竖、撇、竖弯钩、撇、撇、撇、捺。在组词时,可以与“骨”、“肉”、“鸟”、“兽”等字组合,形成具有不同含义的词语,如“骸骨”、“白骨”、“鱼骸”、“兽骸”等。

※ 骿的意思、基本解释,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骿【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部田切《集韻》《正韻》蒲眠切,音騈。《說文》幷脅也。晉文公骿脅。《註》徐曰:謂肋骨連合爲一也。骿胝字同,今別作腁,非。《晉語》聞其骿脅,欲觀其狀。《註》骿,幷榦也。《左傳》作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骿【卷四】【骨部】
并脅也。从骨并聲。晉文公骿脅。部田切〖注〗臣鉉等曰:骿胝字同。今别作胼,非。
说文解字注
(骿)骿脅、逗。幷榦也。依左傳正義訂。肉部。脅、膀也。肋、脅骨也。廣雅。榦謂之肋。是脅骨一名榦。故韋注國語云。骿、幷榦也。杜注左傳云。騈脅、合榦也。其字左傳、史記作騈。國語、吳都賦作骿。論衡作仳。騈仳假借字。从骨。幷聲。形聲包會意也。部田切。古音在十一部。晉文公骿脅。見左傳僖卄三年、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