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甓
拼音
pì
注音ㄆ一ˋ
部首瓦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上下
统一码7513
笔顺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一フフ丶
名称横折、横、撇、竖、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横、竖提、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部首瓦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上下
统一码7513
笔顺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一フフ丶
名称横折、横、撇、竖、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横、竖提、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甓
⒈ 砖。
造字法
形声:从瓦、辟声
English
glazed tiles, bricks
最读网甓字讲解
“甓”字的语文讲解
“甓”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知识。
一、基本含义
“甓”本义指砖。在古代,砖是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用于建造房屋、墙壁等。因此,“甓”字常与建筑、陶土等相关联。
二、出处与用法
1. 出处:这个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斯干》中:“作庙翼翼,是用大甓。”这里的“大甓”指的是大的砖。
2. 用法:在古文中,“甓”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指代砖块。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与砖有关的事物,如“甓瓦”(砖瓦)。
三、文化意义
“甓”字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建筑技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砖不仅是建筑材料,更是人们勤劳、智慧和美的象征。同时,“甓”字也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对于研究古文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1. 近义词:与“甓”意思相近的词有“砖”、“瓦”等。
2. 反义词:与“甓”意思相反的词有“土”、“石”等,这些词在建筑领域分别表示不同的建筑材料。
五、注意事项
虽然“甓”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学习古文和了解历史文化时,掌握这个字的知识仍然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在书写和使用这个字时,需要注意其笔画和结构,避免出现误写或歧义。
总之,“甓”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汉字,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甓的意思、基本解释,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甓
〈名〉
(1) 砖,古代又称“瓴甓” [brick]
从瓦,辟声。——《说文》
在瓦甓。——《庄子·知北游》
(2) 又如:甓鹙(砖壁);甓涂(以砖铺路)
词性变化
◎ 甓
〈动〉
用砖砌 [brick]
明年,甓通州外郛;八年移镇 彰德,甓其城。—— 明· 方孝孺《东瓯王神道铭》
康熙字典
甓【午集上】【瓦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扶歷切《集韻》《韻會》蒲歷切《正韻》毗亦切,平入聲。《說文》瓴甓也。《爾雅·釋宮》瓴甋謂之甓。《博雅》甓,甎也。《詩·
風》中唐有甓。《傳》甓,瓴甋也。《司馬相如·長門賦》緻錯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註》江東呼甓爲㼾甎。《晉書·陶侃傳》侃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
又《集韻》博厄切,音薜。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甓【卷十二】【瓦部】
瓴甓也。从瓦辟聲。《詩》曰:“中唐有甓。”扶歴切
说文解字注
(甓)令適也。大徐適作甓。陳風。中唐有甓。傳曰。甓、令適也。釋宮同。郎丁都歴二反。爾雅作瓴甋。俗字也。土部墼字解亦云令適。考工記注作令甓。實一物也。詳墼字注。从瓦。辟聲。扶歷切。十六部。詩曰。中唐有甓。陳風防有鵲巢文。讀若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