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钲字的解释
钲

拼音 zhēng zhèng 注音ㄓㄥ ㄓㄥˋ 繁体
部首钅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笔QGHG 五行 统一码94B2
笔顺ノ一一一フ一丨一丨一
名称撇、横、横、横、竖提、横、竖、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钲(鉦)zhēng(ㄓㄥ)

⒈  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其他字义

钲(鉦)zhèng(ㄓㄥˋ)

⒈  化学元素“镄”的旧称。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kind of gong used in ancient times by troops on the march

最读网钲字讲解

《说“钲”》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钲”是一个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字。 一、读音与字形 “钲”字读音为zhēng,一声。它的字形结构很有特点,从金,正声。“金”字旁表明了它的属性与金属有关。在古代,许多表示器物的字都以“金”为偏旁,这也为我们了解这个字的本义提供了线索。 二、本义——古代的一种乐器 “钲”最原始的意义是一种古代的乐器。这种乐器形状像钟,但比钟狭长,有长柄。在古代的军队行军时,常常会有钲的声音响起。《诗经·小雅·采芑》中有“钲人伐鼓”的记载,“钲人”就是掌管钲这种乐器的人。当军队出行或者作战时,钲与鼓相互配合,所谓“鼓以进军,钲以退军”,钲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在指挥军队行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引申义 1. 兵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钲”字的意义有所扩展,它还被用来指代一种兵器。这种兵器有着金属的质地,形状或许和它的乐器形态有一定的关联,利用金属的坚硬和锋利来用于战斗或者防身。 2. 警报器 由于钲的声音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并且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在一些情况下,它也被当作一种简易的警报器使用。在一些古老的城邑或者军事据点,当有外敌来袭或者其他危险情况时,敲响钲来提醒众人。 四、文化内涵 “钲”字反映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和军事生活。从乐器到兵器再到警报器,它的角色转变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在文学作品中,“钲”也常常被提及,成为一种带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意象。例如在一些描写古代战争或者行军场景的诗词中,“钲鼓声声震九霄”之类的描写,不仅描绘出了当时的紧张氛围,也让读者感受到那个古老时代独特的军事文化氛围。 总之,“钲”这个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古代军事、音乐以及文化的一扇大门,让我们在探究汉字奥秘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钲


※ 钲的意思、基本解释,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ēng

〈名〉

(1) 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bell-shaped gong used in march]

钲,铙也,似铃,柄上下通。——《说文》

钲,铃也。——《广雅·释器》

司铎授钲。——《东京赋》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2)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钲歌(即铙歌,军乐);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钲鞞搭酃?

(3) 钟身正面的上部 [front of a bell body]

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周礼·考工记》。孙诒让正义:“ 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康熙字典

鉦【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說文》鐃類也。似鈴,柄中上下通。《玉篇》鉦以靜之,鼓以動之。一云鐲也。《詩·小雅》鉦人伐鼓。《濮斗南曰》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無鉦名。鐲鐃,通謂之鉦。《蘇軾詩》樹頭初日掛銅鉦。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鼓上謂之鉦。《註》鼓所擊處,鍾腰之上,居鍾體之正處曰鉦。

石鼓名。《郡國志》洞庭山宮門東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聲淸越,世謂之神鉦。《晉·孝武樂章》神鉦一震,九域來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鉦【卷十四】【金部】

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从金正聲。諸盈切

说文解字注

(鉦)鐃也。佀鈴柄中。句。上下通。鐲、鈴、鉦、鐃四者相似而有不同。鉦似鈴而異於鈴者。鐲鈴似鐘有柄。爲之舌以有聲。鉦則無舌。柄中者、柄半在上半在下。稍稍寬其孔爲之抵拒。執柄搖之。使與體相擊爲聲。?人。以金鐃止?。注曰。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按鐃卽鉦。鄭說鐃形與許說鉦形合。詩新田傳曰。鉦以靜之。與周禮止?相合。从金。正聲。諸盈切。十一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