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狰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狰
⒈ 〔狰狞〕样子凶恶,如“面目狰狰”。
异体字
- 猙
造字法
形声:从犭、争声
English
fierce-looking, ferocious
最读网狰字讲解
《说“狰”》
在汉字的奇妙世界里,“狰”这个字独具特色。
一、字形结构
“狰”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犭”,这是反犬旁,通常与表示兽类的字有关。右边是“争”字。“争”字本身有着积极进取、彼此争夺等含义。反犬旁与“争”的组合,仿佛描绘出一种野兽身上散发着一种好斗、凶狠的气息。
二、字义解读
1. 本义
“狰”的本义是形容野兽发怒时的吼声。当我们想象在一片古老的森林中,有猛兽遇到了挑衅或者威胁时,它张开血盆大口发出的那种震天动地的吼声,就可以用“狰”来形容。例如在一些古老的典籍记载中描述虎豹之类的猛兽在守护自己的领地或者幼崽时,发出“狰”的一声怒吼,那声音中充满了警告和威慑的力量。
2. 引申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狰”字常常和“狞”字连用,组成“狰狞”一词。这个词用来形容面目凶恶的样子。比如在一些神话故事或者恐怖传说中,那些妖魔鬼怪往往有着狰狞的面容,它们青面獠牙,眼睛中透着凶狠的光,这种面容让人看了心生恐惧。“狰狞”这个词不仅描绘了外貌上的恐怖,还带有一种让人心理上感到不安和害怕的情绪。
三、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在文学作品中,“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有着独特的魅力。许多古代诗词中会用“狰”来营造一种紧张、恐怖或者神秘的氛围。例如在一些描写荒野或者古战场的诗文中,可能会提到“狰怒之兽”或者“魑魅魍魉,狰狞其形”,通过这样的描写来烘托环境的险恶或者战争的残酷。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狰狞”一词也被广泛使用,当描写人物的表情或者一些恐怖的场景时,“狰狞”的使用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种氛围的压抑和惊悚。
四、文化内涵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狰”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猛兽的认识和敬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野兽是人类生存的一大威胁,人们在与野兽的接触和对抗中,观察到了它们的行为习性,并将这些感受融入到语言文字之中。“狰”这个字以及相关的表达成为了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力量的理解,同时也通过文学作品等方式不断地向后人传递着一种对危险和未知的警觉意识。
总之,“狰”这个字虽然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是在字形结构、字义解读,还是在文学运用和文化内涵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 狰的意思、基本解释,狰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狰
〈名〉
(1) (形声。从犬,争声。“犬”泛指兽类。本义:传说中的奇兽)同本义 [strange beast]
[章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其名曰狰。——《山海经·西山经》
(2) 又如:狰狞(形容面目凶恶)
康熙字典
猙【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側莖切《集韻》甾莖切,音爭。《廣韻》獸名。似豹,一角五尾。《山海經》章峨之山有獸焉,狀如赤豹,五尾一角,音如擊石,其名如猙。《註》一曰似狐有翼。黃氏續騷經曰:梟授翼於獰猙。
又《集韻》中莖切,音玎。猙獰,犬毛。
又《廣韻》《集韻》疾郢切,音靜。《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山海經·如猙註》郭璞曰:本音靜。
交流分享
- 狰的词语 组词
- 狰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