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蟠字的解释
蟠

拼音 pán 注音ㄆㄢˊ
部首虫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五笔JTOL 五行 统一码87E0
笔顺丨フ一丨一丶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点、撇、点、撇、横、竖、撇、捺、竖、横折、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án(ㄆㄢˊ)

⒈  屈曲,环绕,盘伏:蟠蜿。蟠萦。蟠结。蟠踞(亦作“蟠据”)。蟠道。蟠龙。蟠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蟠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蟠虎踞。

异体字

  • ?
  • ?

造字法

形声:从虫、番声

English

coil; coiling, curling; occupy

最读网蟠字讲解

“蟠”字的语文讲解 “蟠”是一个形声字,从虫,番声。其本义是指一种传说中长有翅膀的龙,这种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是一种神异生物。后来,“蟠”字被引申为缠绕、盘绕的意思。 一、字的构造 “蟠”字由“虫”和“番”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虫”作为形旁,表示这个字与昆虫或爬行动物有关;“番”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参考。 二、词义演变 1. 本义:最初,“蟠”指传说中的大龙,能盘绕、缠绕。如《山海经·大荒南经》中就有“其状如龙而赤鳞,如虎而白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的描述,这里的“其状如龙”即指大龙。 2. 引申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蟠”字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它开始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事被缠绕、盘绕的状态。例如,在古文中,“蟠桃”指的是神话中仙人所吃的桃子,这种桃子因其果实相连、盘绕在一起而得名。 3. 引申义:此外,“蟠”还可以用来比喻某事物长久地盘踞、占据着某个地方或位置。如“蟠居”意指长期居住在某处。 三、词语搭配 “蟠”字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语,如“蟠龙”、“蟠桃”、“蟠根错节”等。这些词语都保留了“蟠”字的引申意义,用于形容某种状态或特征。 四、例句 1. 例句一:他蜿蜒盘旋在山间,像一条巨大的蛟龙。 2. 例句二:这座山山势险峻,峰峦叠嶂,仿佛一条巨龙蟠卧其中。 3. 例句三:他蟠居在这偏僻的山村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总之,“蟠”字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丰富内涵的字。通过对其字形、词义演变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字。

蟠


※ 蟠的意思、基本解释,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pán

〈形〉

(1) 盘曲;盘结 [tortuous; twine]。如:蟠木(指盘曲而难以为器的树木);蟠龙(盘旋环绕的龙);蟠虬(盘曲的虬龙);蟠蛇(盘曲的蛇);蟠幽(盘曲幽深);蟠根(盘曲的根);蟠旋(盘曲回旋);蟠结(盘曲纠结)

(2) 遍及;充满 [extend all over;full]。如:蟠满(遍及;充满);蟠极(遍及);蟠泊(充满;布满);蟠胸(满腹;广阔的心胸);蟠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充满的样子)

康熙字典

蟠【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爾雅·釋蟲》蟠,䑕婦。《註》甕器底蟲。

《韻會》蒲官切,音盤。伏也,曲也,屈也。《揚子·太?經》龍蟠于泥。

委也。《禮·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蟠于地。

蟠木。《大戴禮》乗龍而至四海,東至于蟠木。通作盤。《袁公·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集韻》蒲波切,音婆。《陸雲·贈鄭曼季詩》所謂伊人,在澗之阿。虎質山嘯,龍輝淵蟠。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蟠【卷十三】【虫部】

鼠婦也。从虫番聲。附袁切

说文解字注

(蟠)鼠婦也。釋蟲曰。蟠、鼠負。負又作婦。本艸經曰。鼠婦、一名負蟠。郭樸曰。罋器底蟲。按此溼生蟲。今蘇州人所謂鞵底蟲也。蟠音附袁切。借爲蟠曲字。如樂記云。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方言曰。未陞天龍謂之蟠龍。此讀如盤。舟部般旋字之叚借也。从虫。番聲。附袁切。十四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