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槷字的解释
槷

拼音 niè 注音ㄋ一ㄝˋ
部首木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上下
五笔FWFS 统一码69F7
笔顺一丨一ノ丶一丨一ノフ丶一丨ノ丶
名称横、竖、横、撇、点、横、竖、提、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点、横、竖、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iè(ㄋ一ㄝˋ)

⒈  木楔:“直以指牙,牙得则无槷而固。”

⒉  测日影的标杆。

⒊  门中央竖立的短木:“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槷。”

⒋  古同“臬”,箭靶子的中心。

异体字

最读网槷字讲解

“槷”字的语文讲解 “槷”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通常被用作人名,也出现在一些古代文献和诗歌中。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它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字义解析 “槷”字的基本解释是“木棍”。在古代,人们常用粗大的木棍来支撑、固定或作为工具使用。这个字由“木”和“乍”两个部分组成,“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乍”则暗示了它的形状或状态。 二、词性变化 “槷”可以作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使用。作为名词时,它通常指代某种具体的木棍或类似的物体;作为动词时,它可以表示用木棍进行支撑、固定等动作;作为形容词时,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物高大、坚固等特性。 三、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槷”字常被用于描绘自然景物或表达人物情感。例如,在诗歌中,诗人可能会用“槷梁”来形容高大的建筑或桥梁;在散文中,作者可能会用“槷槷”来形容茂盛的树木或秋日的落叶。 此外,“槷”字还出现在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中,如“槷孝通”等。这些名字不仅具有文化意义,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四、注意事项 虽然“槷”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阅读古文或研究古代文化时,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免将这个字与其他相似的字混淆,以免造成误解。 总之,“槷”是一个充满韵味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汉字。通过对其字义、词性和文学运用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并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槷


※ 槷的意思、基本解释,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niè

〈名〉

(1) 木楔 [wooden wedge]

牙得则无槷而固。——《周礼·考工记》

(2) 古代插在地上以测日影的桩子 [guidepost]

置槷以县,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周礼·考工记》

(3) 通“臬”。箭靶 [target]

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小尔雅》

康熙字典

槷【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五結切《集韻》倪結切《正韻》魚列切,?音齧。危槷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大而短則摯。《鄭註》摯,讀爲槷,謂輻危槷也。

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直以指牙,牙得則無槷而固。《註》槷,榝也。蜀人言摋曰槷。

與闑同。《鄭註》闑,古文作槷。《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建國水地置槷以縣。《疏》槷,柱也。以縣者欲取柱之景,先須柱正。欲柱正,當以繩縣,而垂於柱之四角四中,繩皆附柱,則柱正矣。

與臬通。門中橜也。《詩·小雅》我車旣攻。《傳》褐纏旃以爲門,裘纏質以爲槸。《穀梁傳·昭八年》置旃以爲轅門,以葛覆質,以爲槷。據此槸、槷通用。

《集韻》射質也。《小爾雅》射,張布謂之侯。侯中者謂之鵠,鵠中者謂之正,正中謂之槷。《詩·大雅》四鍭如樹。《疏》槷質也。

《集韻》乃結切,音涅。木楔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槷【卷六】【木部】

木相摩也。从木埶聲。?,槸或从艸。魚祭切

说文解字注

(楔)櫼也。今俗語曰楔子。先結切。考工記曰。牙得則無槷而固。注曰。鄭司農云。槷、榝也。蜀人言榝曰槷。玄謂槷讀如?。從木、?省聲。按槷榝皆假借字。榝卽楔之假借也。釋木。楔、荆桃。爲木名。南都、蜀都二賦皆有楔。從木。契聲。先結切。十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