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萳字的解释
萳

拼音 nǎn 注音ㄋㄢˇ
部首艹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上下
五笔AFMF 统一码8433
笔顺一丨丨一丨丨フ丶ノ一一丨
名称横、竖、竖、横、竖、竖、横折钩、点、撇、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ǎn(ㄋㄢˇ)

⒈  草长而柔弱的样子。

统一码

萳字UNICODE编码U+8433,10进制: 33843,UTF-32: 00008433,UTF-8: E8 90 B3。

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萳字讲解

“萩”字的语文讲解 “萩”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韵味。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析 “萩”字的基本意义是草名,即“秋菊”。这一点在古文中多次出现,如《诗经·小雅·秋菊》中有“秋菊之爱,陶后鲜焉”的描述,意指秋菊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花卉。 此外,“萩”还可以用来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比如,在古代的一些诗歌中,会用“萩”来描绘鸟鸣声或乐器的声音,如“萩萩”(形容虫鸣声)或“萩瑟”(形容风吹动瑟瑟作响的声音)。 二、字形结构 “萩”字属于上下结构的汉字。其上部分为“艹”,表示与植物有关;下部分为“萩”,由“萩”和“夬”组成。“萩”本身又是一个形声字,从“艹”,“夬”声。这种结构使得“萩”既具有植物的属性,又带有声音的特质。 三、文化背景 1. 秋菊的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被誉为“花之隐逸者”。它不仅代表着高洁的品质,还寓意着不畏寒冷、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萩”作为菊花的代称,也承载了这些文化内涵。 2. 古代音乐与乐器:“萩”字在古代音乐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古代的瑟是一种弹拨乐器,其音色清脆悦耳,常用于表达欢乐和喜庆之情。因此,“萩瑟”一词也常被用来形容美妙的音乐。 3. 诗词中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萩”字经常被用作意象,来表达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菊》诗中就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描写,其中“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借用了“萩”字来形容菊花盛开时的景象。 四、用法示例 1. 用作名词:可以用来指代秋菊这种植物,如“他种了几株秋菊,秋天里它们开得特别茂盛。” 2. 用作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这琴声‘萩瑟’,让人心旷神怡。” 3. 用作动词:在古代诗词中,有时也用来表示变化或发展,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萩萸遍地,菊花簇簇。” 总之,“萩”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韵味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通过了解这个字的意义、结构和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魅力。

萳


※ 萳的意思、基本解释,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萳【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奴感切,音楠。《玉篇》草長弱貌。

《集韻》那含切,音南。草名。

交流分享

  • 萳的词语
  • 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