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納
⒈ 见“纳”。
异体字
- 纳
- 內
English
admit, take, receive, accept
最读网納字讲解
“纳”字的语文讲解
“纳”是一个充满韵味和内涵的汉字,它的意义多样,既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字的用法和含义。
一、基本含义
“纳”最基本的意思是“接受、容纳”。它常用于描述一种包容或接纳的态度或行为。例如,在句子“他乐于接受挑战”中,“纳”就体现了这种积极接受的态度。
二、作为动词的用法
1. 接受:这是“纳”最常见的用法之一。它表示愿意并能够接受某物或某种情况。如:“纳新”指的是接纳新的成员或事物。
2. 容纳:除了接受,还可以指容纳空间或容纳情感。例如,“这个房间可以容纳十个人”。
3. 缴纳:在财务语境中,“纳”还可以表示缴纳款项或税费。如:“他每月需要缴纳一定的水电费。”
三、作为名词的用法
“纳”还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一种量或程度。例如,“纳粮”原指交纳粮食,现在也泛指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或其他物资。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纳”意思相近的词有“接纳”、“容纳”等,这些词都表达了相似的包容和接受的意思。而与“纳”意思相反的词则有“拒绝”或“排斥”,这些词表达了不接受或排斥的态度。
五、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纳”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兼容并蓄”等理念相联系。这些理念强调和谐共处、包容差异的重要性。
六、例句解析
1. 他心胸宽广,总能纳新知,不断进步。
(解析:这里“纳新”既表达了接受新知识的意思,也体现了心胸宽广的特质。)
2. 这个社区容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
(解析:“容纳”在这里不仅指物理空间的容纳,还隐喻了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包容。)
3. 每年国家都要征收一定的农业税。
(解析:“纳”在这里作为动词,表示缴纳农业税这一行为。)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大家对“纳”这个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不仅是一个常用的汉字,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个字,表达出自己想要传达的意思。

※ 納的意思、基本解释,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納【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
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
又《舜典》納于百揆。
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
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
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
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
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
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
又與軜同。《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納【卷十三】【糸部】
絲溼納納也。从糸内聲。奴荅切
说文解字注
(納)絲溼納納也。納納、溼意。劉向九歎。衣納納而掩露。王逸注。納納、濡溼貌。漢酷吏傳。阿邑人主。蘇林曰。邑音人相悒納之悒。按悒納當作浥納。媕阿之狀。於濡溼義近也。古多叚納爲內字。內者、入也。从糸、內聲。奴荅切。古音亦在十五部。
交流分享
- 納的词语
- 納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