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貊字的解释
貊

拼音 注音ㄇㄛˋ
部首豸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8C8A
笔顺ノ丶丶ノフノノ一ノ丨フ一一
名称撇、点、点、撇、弯钩、撇、撇、横、撇、竖、横折、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ò(ㄇㄛˋ)

⒈  中国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

⒉  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

异体字

English

leopard; ancient tribe in northeastern China

最读网貊字讲解

“茅”字的语文讲解 “茅”是一个形声字,从“艹”(草字头)和“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形状像长柄的枪)声旁。这个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草本植物:“茅”字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即茅草。这种植物具有柔软而细长的茎,叶子呈三角状,常用于遮荫或作为饲料。 2. 泛指草:由于茅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因此“茅”字也可以泛指其他类型的草。 二、引申含义 1. 粗糙、简陋:“茅”字有时被用来形容物体表面粗糙、不光滑,如“茅舍”(用茅草盖的小屋),“茅草房”(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这里的“茅”就传达了一种简陋、粗糙的意象。 2. 谦辞:在古代汉语中,“茅”也常被用作谦辞,表示自己出身低微或地位卑微,如“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比喻忽然理解、明白了)中的“茅”,就是谦辞的一种。 3. 古代货币:在古代,茅草也曾经作为一种货币使用,称为“茅金”,但这种用法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三、成语中的用法 “茅”字还出现在许多成语中,如“茅塞顿开”、“茅塞子”等。这些成语中的“茅”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1. 茅塞顿开:形容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后比喻忽然理解、明白了。这个成语来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答吴子野》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中的“长风万里送秋雁”,意谓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北雁南飞,这是因为秋天是大雁南飞的季节,而大雁南飞主要就是受气候的影响,因此诗人就用了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内心的豁然开朗。 2. 茅塞子:意思是形容人固执,思想不开通。 四、文化内涵 “茅”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不仅代表了草本植物的茅草,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茅”字常用来形容简陋、粗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茅”字也用作谦辞,表示自己的卑微和不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虚美德。 总之,“茅”字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汉字,它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象征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茅”字的语文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貊


※ 貊的意思、基本解释,貊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古代汉族称对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 [a nor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

华夏蛮貊。——《书·武成》

(2) 通“寞”。寂寞 [lonely;forlorn;solitary]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诗·大雅·皇矣》

康熙字典

貊【酉集中】【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本作貉。或作貊。《書·武成》華夏蠻貊。《詩·大雅》其追其貊。《傳》追、貊,國名。

《詩·大雅》貊其德音。《傳》靜也。《箋》德政應和曰貊。

獸名。《後漢·西南夷傳》哀牢夷,出貊獸。《註》《南中八郡志》曰:貊大如驢,狀頗似熊,多力,食鐵,所觸無不拉。《廣志》曰:貊色蒼白,其皮溫煖。

《韻補》叶末各切。《張載·七命》華裔之奚,流荒之貊。語不傳于輶軒,地不被乎正朔。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貉【卷九】【豸部】

北方豸穜。从豸各聲。孔子曰:“貉之爲言惡也。”莫白切

说文解字注

(貉)北方貉。各本奪貉字。今補。此與西方羌从羊、北方狄从犬、南方蠻从虫、東南閩越从虫、東方夷从大、參合觀之。鄭司農云。北方曰貉、曰狄。周禮大甸。獵祭表貉。注云。貉讀爲十百之百。豸穜也。从豸。長脊獸之穜也。故从豸。各聲。莫白切。古音在五部。下各切。俗作貊。孔子曰。貉之言貉貉惡也。七字一句。各本作貉之爲言惡也。今依尚書音義、五經文字正。尚書音義作貊貊。淺人所改耳。貉與惡㬪韵。貉貉、惡皃。○貂貉二篆各本在犴篆之後。貆貍篆之前。今以虫部之蠻閩、次於以虫爲象之末。犬部之狄、次於犬末。羊部之羌、次於羊末。人部之僥、次於人末。大部夷字、次於大末。依類求之。移易次此。必有合乎古本矣。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