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鄍
拼音
míng
注音ㄇ一ㄥˊ
部首阝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PJUB 五行水 统一码910D
笔顺丶フ丨フ一一丶一ノ丶フ丨
名称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点、横、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部首阝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PJUB 五行水 统一码910D
笔顺丶フ丨フ一一丶一ノ丶フ丨
名称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点、横、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鄍
⒈ 古邑名,中国春秋时虞地,后属晋,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异体字
English
a town in Shandong province
最读网鄍字讲解
“邴邴”字的语文讲解
“邴邴”是一个汉字,读音为bǐng bǐng,在多音字中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bìng,但通常我们更熟悉它的第一个读音,并且更多地从它的字形和含义入手去理解。
一、字形结构
“邴”字由“阝”(即“邑”的偏旁)和“丙”组成。这个字的结构告诉我们,它可能与地域、封地或者与某些特定的地理概念有关。
二、字义解析
1. 基本意义:“邴”字最基本的意义是“城墙”。在古代,城市或村落常常围绕城墙而建,以防御外敌。因此,“邴”字也引申为与城墙、城池相关的意义。
2. 引申意义:除了表示城墙,这个字有时也用来形容人努力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比如,“邴邴然”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积极向上的态度。
3. 出处:这个字在《诗经》中有所体现,如“邴邴阳城,维南有箕”,意指邴城高耸,南面有箕星,象征着一种高洁、正直的品质。
三、语境中的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邴邴”这个字并不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它仍然能够传达出独特的韵味。比如,在描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繁荣与活力时,我们可以用“邴邴”来形容;在赞美一个人的品格时,也可以用“邴邴然”来表达。
四、总结
“邴邴”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却非常丰富。从字形到字义,再到语境中的运用,都体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多关注这个字,感受它的独特之处。
此外,关于“邴邴”的读音,虽然在多音字中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bìng,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推荐大家读作bǐng bǐng,因为这个读音更符合它的字形结构和字义特点。

※ 鄍的意思、基本解释,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鄍【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邑名。《左傳·僖二年》伐鄍三門。《註》鄍,虞邑也。
又《成二年》公會晉師于上鄍。《註》地名。闕。◎按《後漢·郡國志》有鄍聚,註:服虔曰:晉別都。《博物志》曰:諸侯會于溟亭,蓋晉地也。大約晉滅虞後,其地遂爲晉有,故《說文》直以鄍爲晉地,而不復原其爲虞邑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鄍【卷六】【邑部】
晉邑也。从邑冥聲。《春秋傳》曰:“伐鄍三門。”莫經切
说文解字注
(鄍)晉邑也。左傳僖二年。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爲不道。入自顚軨。伐鄍三門。服虔曰。謂冀伐晉也。下文冀之旣病。亦唯君故。謂虞助晉也。將欲假道稱前恩以誘之。按服說是也。杜云鄍、虞邑。非也。許同服說。从邑。冥聲。莫經切。十一部。春秋傳曰。伐鄍三門是也。
交流分享
- 鄍的词语
- 鄍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