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愍
⒈ 同“悯”。
异体字
- 㥸
- 慜
- 緡
- 惽
English
pity, sympathize with
最读网愍字讲解
“愍”字的语文解释
“愍”是一个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它通常用来表达对他人遭遇的同情、怜悯或哀叹之情。在现代汉语中,“愍”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在古文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字义解析
“愍”的基本字义是“哀怜、怜悯”。它描绘了一种内心深处的同情和怜惜之情,通常用于描述对弱小、不幸或遭受苦难者的同情。这种情感往往源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二、出处与用法
“愍”字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故曰:‘天下之至仁也,圣人之所恤也。’此之谓也。‘天下之至德也,仁人之所为也。’此之谓也。‘天下之至孝也,民之所自为也。’此之谓也。‘天下之至和也,阴阳之和也。’此之谓也。‘天下之至明也,不失其所者,其惟圣人乎!’此之谓也。‘天下之至健也,神人之所利也。’此之谓也。‘天下之至巧也,阴阳之化也。’此之谓也。‘天下之至韧也,莫知其所为,莫知其所不知。’此之谓也。”这段话中提到了“至仁”、“至德”、“至孝”、“至和”、“至明”、“至健”、“至巧”和“至韧”,而“愍”字则隐含在这些品质之中,表达了对这些美德的理解和追求。
此外,“愍”字在古诗文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杜甫的《三吏》中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之句,其中的“叹息”便是“愍”的一种体现,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三、情感表达
“愍”字的情感色彩非常强烈,它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不幸表示同情,更包含了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感表达要求我们具备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文化意义
“愍”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关爱弱者的传统美德。同时,“愍”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总之,“愍”字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汉字,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责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愍的意思、基本解释,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愍
〈名〉
(1) (形声。从心,敃(
)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同本义 [hardship;misery;suffering]愍,痛也。——《说文》
以致愍兮。——屈原《九章·惜诵》
吾代二子愍矣。——《左传·昭公元年》。注:“忧也。”
(2) 又如:愍愍(伤心的样子);愍伤(哀伤);愍悴(哀伤);愍凶(父母之丧)
词性变化
◎ 愍
〈动〉
(1) 怜悯;哀怜 [take pity on]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李密《陈情表》
(2) 又如:愍惜(怜恤);愍念(犹怜悯);愍隶(服苦役的奴隶)
(3) 爱抚;抚养 [show tender care of;foster]。如:愍爱(怜爱);愍恤(抚恤)
康熙字典
愍【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㥸《唐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隕切,音閔。《說文》痛也。从心敃聲。《廣韻》悲也,憐也。《增韻》恤也,傷也。《左傳·昭元年》吾代二子愍矣。
又《諡法》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囏曰愍,禍亂方作曰愍,使民悲傷曰愍。
又《集韻》或作緡。
又通作閔。《春秋》魯閔公。《史記》《漢書》作愍。亦省作。《後漢·蓋寬饒傳》
傷寬饒,忠直憂國。
又《集韻》忙覲切,音近悶。强也。《鄭康成曰》民不愍作勞。
又《集韻》敷文切,音芬。心亂也。《正字通》趙宦光謂愍不與閔通,太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愍【卷十】【心部】
痛也。从心敃聲。眉殞切
说文解字注
(愍)痛也。與閔義殊。从心。敃聲。眉殞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