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砧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砧
⒈ 捶、砸或切东西的时候,垫在底下的器具:砧板。砧子。
⒉ 形状和作用像砧子的:砧骨(听骨之一)。砧木。
异体字
- 椹
- 碪
汉英互译
anvil、hammering block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anvil; flat stone; exe
最读网砧字讲解
《说“砧”》
在汉语的丰富词汇宝库中,“砧”这个字虽看似平凡,却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字形与读音
“砧”为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从石,占声。“石”作为表意的部分,点明了这个字与石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读音为“zhēn”,一声,读音沉稳有力,仿佛能让人联想到它坚实的质地。
二、字义
1. 本义:捣衣石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现在有很大不同。那时,衣物多是粗布制成,为了使衣物更加平整、柔软,需要用棒槌在石头上捶打。“砧”就是专门用于这一目的的石头。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比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诗中的捣衣之处就离不开砧石。捣衣不仅仅是为了让衣物更合身舒适,对于远行之人来说,家中妻子在砧上捣衣的画面,更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2. 引申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砧”字的意义有所扩展。它可以指代一种类似捣衣石那样供捶打东西的平面或器具。例如在一些厨房用具中,有专门用来切菜剁肉的砧板,这里的“砧”就保留了那种可供施力捶打、切割的基础意义,只不过作用的对象从衣物变成了食材。
三、文化内涵
1. 家庭与劳作的象征
从捣衣的砧石来看,它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古代妇女们在夜晚坐在砧旁捣衣,这是家庭生活中温馨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它反映了当时家庭内部的分工协作,也体现了女性在家庭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2. 思乡怀人的情感寄托
由于捣衣往往是思妇为远行之人准备衣物时的行为,“砧”就成为了思乡怀人情感的重要寄托物。每当秋风起,砧声响起,人们的思念之情就如同那袅袅的炊烟,飘向远方。这种情感在文学作品中不断被渲染和强化,使得“砧”字带上了浓厚的感伤色彩。
3. 生活技艺与传统传承
无论是捣衣还是厨房中的切剁食材,“砧”都代表着一种生活技艺的操作平台。它见证了人类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技术。从古老的捣衣砧到现代的砧板,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都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智慧的结晶。
“砧”这个字,就像一把小小的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古代家庭生活、文化情感和生活技艺传承的大门。它在汉语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底蕴。

※ 砧的意思、基本解释,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砧
碪
〈名〉
(1) (形声。从石,占声。本义:捣衣石)
(2) 同本义 [anvil;hammering block]
秋至式清砧。——杜甫《捣衣》
(3) 又如:砧杵(捣衣石和棒槌);砧石(捣衣石);砧声(捣衣声)。又指
(4) 切物用的砧板
加以砧斧。——韩愈《元和圣德》
饿猫临鼠穴,馋犬舐鱼砧。——唐· 卢延让逸句
(5) 又如:砧几(砧板);砧臼(砧板和石臼)
(6) 古代用于斩首或腰斩的刑具,犯人伏其上以受刑。如:砧斧(砧板与斧钺。古代杀人刑具)
(7) 锻捶金属用的垫座。如:铁砧
(8) 捣草石
砧,农家捣草石。——《正字通》
(9) 同“椹”。木砧。如:内砧
(10) 泛指物体下部的垫基 [base]
造门砧之制,长三尺五寸。——《营造法式》
(11) 捣衣声 [sound for beating clothes]
月明遥听远村砧。——唐· 刘沧《秋日山寺怀友人》
康熙字典
砧【午集下】【石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知林切,音斟。擣衣石也。《庾信詩》秋砧調急節。
又藁砧,農家擣草石。《古樂府》藁砧今何在。通作碪。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砧【卷九】【石部】
石柎也。从石占聲。知林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