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渳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渳
⒈ 洗尸身:“王崩,大肆,以秬鬯渳。”
⒉ 饮。
统一码
渳字UNICODE编码U+6E33,10进制: 28211,UTF-32: 00006E33,UTF-8: E6 B8 B3。
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渳字讲解
“涴”字的语文讲解
“涴”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读音为wò或juàn,具体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多种用法和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涴”作为动词:
- “涴”可以表示“污染”或“弄脏”。例如,在古文中,“涴”常用来形容水或物体被污染的状态。如《汉书·王嘉传》中的“涴浊乱君臣”。
- 另一个意思是“玷污”,表示某物或某人被弄脏或玷污了。如《后汉书·宦者传论》中的“岂其臧否不足重,而浪自苦于涴浊乎?”。
2. “涴”作为名词:
- “涴”还可以指“污水”或“浊水”。如《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涴,浊水也。”
- 在古代文献中,“涴”有时也用来泛指“污水”。
二、词性变化与搭配
“涴”字的词性较为灵活,可以作为动词或名词使用。在组词时,它通常与不同的词汇搭配,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短语。
1. 动词性词语:
- “涴污”:表示被污染或玷污。
- “涴乱”:形容混乱不堪的状态。
- “涴渍”:指被污垢弄脏或浸湿。
2. 名词性词语:
- “涴水”:即污水。
- “涴人”:指被玷污的人,常带有贬义。
三、出处与用法
“涴”字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左传》、《史记》、《汉书》等。它通常用于描述事物被污染或玷污的状态,或者用来比喻人的品行不端。
1.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民无不知涴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其中“夺之”可理解为“污染”屈原的思想。
2. 用法:
- “涴”字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或定语,用于修饰其他词汇,形成完整的意义表达。
四、总结
“涴”这个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其含义丰富多样,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被污染、玷污等状态。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含义,还能更准确地运用到现代汉语的表达中。
此外,“涴”字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习惯。

※ 渳的意思、基本解释,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渳【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音弭。《說文》㱃也。一曰水貌。
又浴尸曰渳。《周禮·春官》小宗伯大肆以秬鬯渳。
又《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榆河也。一名渳海。
又《集韻》美隕切,音閔。
又彌兗切,音緬。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渳【卷十一】【水部】
飲也。从水弭聲。緜婢切
说文解字注
(渳)飲歃也。周禮。王大肆。以秬鬯渳。杜子春讀渳爲泯。以秬鬯浴屍也。按浴屍則釁屍口鼻。與飲歃義相近。从水。弭聲。緜婢切。十六部。
交流分享
- 渳的词语
- 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