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絻字的解释
絻

拼音 miǎn wèn mán wàn 注音ㄇ一ㄢˇ ㄨㄣˋ ㄇㄢˊ ㄨㄢˋ
部首糹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笔XQKQ 统一码7D7B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ノフ丨フ一ノフ
名称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竖弯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iǎn(ㄇ一ㄢˇ)

⒈  古同“冕”。

其他字义

wèn(ㄨㄣˋ)

⒈  古代吊丧时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使太子絻。”

⒉  吊丧的人所执的绋。

其他字义

mán(ㄇㄢˊ)

⒈  连。

其他字义

wàn(ㄨㄢˋ)

⒈  牵引船的绳索。

异体字

  • ?
  • ?

English

mourning

最读网絻字讲解

“絜”字的语文讲解 “絜”是一个汉字,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絜”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和诗歌中却经常出现,它代表着一种道德规范和人格修养。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絜”由“糸”和“絜”两部分组成。“糸”表示丝线,而“絜”则作为声旁,表明了字的读音。当我们将“糸”与“絜”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一个既表示丝线又寓意美好的字。 在词义上,“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1. 洁白、整洁:这是“絜”字最为直观的含义。在古代,人们常以丝线来比喻人的纯洁和高雅,因此“絜”也常用来形容物体的洁白和整洁。例如,在《诗经·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瑟,载歌载舞。欢欣鼓舞,夫乃至于彻彼琼筵,饮御酒,食万寿饼。尔肴既设,我笾豆既戒。戚戚具尔,莫敢搭救。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嘉宾既至,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欢笑语兮,杯盘狼藉。无以复乐,维其尽之。……”这里的“絜”可以理解为整洁、美好的宴会场景。 2. 约束、规范:“絜”字也可以表示约束、规范的意思。在古代社会,人们常以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絜”正是这种礼仪的体现之一。例如,《论语·阳货》中有“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畏”可以理解为敬畏,而“絜”则暗示了人们应该遵守一定的规范和准则。 3. 拉、拽:“絜”字还可以表示拉、拽的动作。这个意义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出现,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公子絜曰:‘所可谏而不谏,是与民同罪也。’”这里的“絜”就是拉、拽的意思。 此外,“絜”字还常常用于人名和地名中,如“絜青”、“絜斋”等。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总之,“絜”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更是古代人们智慧和道德观念的结晶。通过学习和了解“絜”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絻


※ 絻的意思、基本解释,絻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wèn

〈名〉

(1) 古代丧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亦指用这种丧服 [a kind of mourning apparel]

使太子絻,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左传》。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

(2) 吊丧人所执的绋(引棺索) [coffin rope]

齐侯唁 公于野井。——《公羊传》。 汉· 何休注:“吊所执绋曰絻。”

(3) 通“冕( miǎn)”。礼冠 [hat]

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荀子·哀公》

郊之麻絻。——《史记·礼书》

康熙字典

絻【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亾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玉篇》喪服。或作免。《儀禮·士喪禮》衆主人免于房。《註》今文免皆作絻。《左傳·哀二年》使大子絻。《註》絻,始發喪之服。

弔所執紼也。《公羊傳·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弔所執紼曰絻。

《集韻》美辨切,音免。冕或作絻。《史記·禮書》郊之麻絻。《註》絻,亦作冕。《荀子·正名篇》乗軒戴冕。《註》絻,與冕同。

《集韻》無販切,音萬。?,省作絻。引舟繂。

《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音瞞。連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