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麥字的解释
麥

拼音 mài 注音ㄇㄞˋ
部首麥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上下
统一码9EA5
笔顺一丨ノ丶ノ丶ノ丶ノフ丶
名称横、竖、撇、点、撇、点、撇、捺、撇、横撇/横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ài(ㄇㄞˋ)

⒈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子實供磨麵食用,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通常專指“小麥”(通稱“麥子”):麥田。麥收。麥飯豆羹(指農家粗茶淡飯)。

⒉  姓。

异体字

English

wheat, barley, oats; KangXi radical number 199

最读网麥字讲解

“麦”的语文讲解 “麦”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汉字,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在古代,“麦”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字义解析 “麦”字的基本含义是指小麦,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小麦在夏季播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后,秋季时成熟收割,储存起来供全年食用。因此,“麦”也常被用来象征丰收和富饶。 二、词性变化 “麦”字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使用。作为名词时,“麦”可以指代小麦这一具体事物,也可以泛指谷物类作物。作为形容词时,“麦”可以形容像麦田一样广阔的景象,或者形容人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三、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麦”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首先,“麦”象征着勤劳和丰收。古代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秋收时节麦浪滚滚,寓意着丰收和希望。其次,“麦”也象征着坚韧和不屈。在艰苦的环境中,小麦依然能够顽强生长,这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四、成语典故 “麦”字还出现在许多成语中,如“麦丘之祝”、“麦穗两歧”等。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麦丘之祝”原指在麦丘上祈求神灵庇佑,现多用来比喻向他人表达敬意或祝愿。“麦穗两歧”则形容稻谷等农作物收成好坏参差不齐,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存在差异或分歧。 五、书法艺术 “麦”字在书法艺术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书法家都喜欢以“麦”字为题材进行创作,通过不同的字体和风格来展现汉字的魅力。欣赏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可以提高书写水平,还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麦”这个字不仅代表着一种粮食作物,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麦”字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麥


※ 麥的意思、基本解释,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麥【亥集下】【麥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脈。《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

《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姓。《隋書》有麥鐵杖。

《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

《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叶莫故切,音暮。《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叶上路。○按麥从來不从夾,从夊不从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

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麥【卷五】【麥部】

芒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从來,有穗者;从夊。凡麥之屬皆从麥。莫獲切〖注〗臣鉉等曰:夊,足也。周受瑞麥來麰,如行來。故从夊。

说文解字注

(麥)芒穀。有芒朿之穀也。稻亦有芒、不偁芒穀者。麥以周初二麥一鏠箸也。鄭注大誓引禮說曰。武王赤烏、芒穀應。許本禮說。秋穜厚薶。故謂之麥。薶麥㬪韵。夏小正。九月樹麥。月令。仲秋之月。乃勸種麥。母或失時。麥以秋穜。尙書大傳、淮南子、說苑皆曰。虗昏中可以穜麥。漢書武帝紀謂之宿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程氏瑤田曰。素問云。升明之紀。其類火。其藏心。其榖麥。鄭注月令云。麥實有孚甲屬木。許以時。鄭以形。而素問以功性。故不同耳。从來。有穗者也。也字今補。有穗猶有芒也。有芒故从來。來象芒朿也。从夊。夊、思隹切。行遟曳夊夊也。从夊者、象其行來之狀。莫獲切。古音在一部。凡麥之屬皆从麥。

交流分享

  • 麥的词语
  • 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