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踚字的解释
踚

拼音 lún 注音ㄌㄨㄣˊ
部首足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KHWA 统一码8E1A
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ノ丶一丨フ一丨丨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捺、横、竖、横折钩、横、竖、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ún(ㄌㄨㄣˊ)

⒈  行貌。

统一码

踚字UNICODE编码U+8E1A,10进制: 36378,UTF-32: 00008E1A,UTF-8: E8 B8 9A。

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踚字讲解

“躅”字的语文讲解 “躅”是一个汉字,它有着独特的形声义结构,同时也在古汉语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将一同探讨这个字的读音、意思以及用法。 一、读音与字形 “躅”在普通话中读作zhú,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它的左半部分是“足”,表示与脚的动作有关;右半部分是“躅”,并不作为首笔,而是作为声符,与“蜀”的右半部分相同。 二、字义解析 1. 步伐:“躅”字最直观的意思是步伐,特指行走时脚步的移动。如《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中的“步数迟缓,因复还坐,躅谢曰:‘臣妾幸得充后宫,未知罪衅,适遭陛下厚重,重臣妾死,死有余辜。’”这里的“躅”就是指步伐缓慢。 2. 徘徊:“躅”也可以用来形容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状态。如《楚辞·离骚》中的“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这里的“躅”就隐含了徘徊的意味。 3. 足迹:从字形上看,“躅”字也像是在描绘脚印,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步伐、行走的象征意义。 三、用法与例句 “躅”字在古汉语中常用于书面语,可以组成多种短语,如“踯躅不前”、“踌躇躅躅”等,都是形容行走迟疑、徘徊不前的状态。同时,“躅”字也可以作为动词,表示一步一步地走,如“躅步前行”。 例句: 1. 他独自一人踯躅在街头,显得有些迷茫。 2. 她在雨中踌躇躅,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 3. 她小心翼翼地躅步前行,生怕踩到什么东西。 四、文化内涵 “躅”字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汉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行走、步伐的观察和感悟,也体现了汉字构造的巧妙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古诗词中,“躅”字常被用作意象,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和思绪。 总之,“躅”是一个充满韵味和文化内涵的汉字,让我们在品味其字形、字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汉语的魅力和文化的深邃。

踚


※ 踚的意思、基本解释,踚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踚【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迍切《集韻》龍春切,?音倫。《博雅》行也。《註》《方言》爲踚。

《集韻》盧昆切,音崘。行貌。

交流分享

  • 踚的词语
  • 踚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