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肈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肈
⒈ 同“肇”。
English
to commence; to found; to devise. at first. to originate. to strike
最读网肈字讲解
《说“肱”》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肱”这个字虽然不算是极为常用,但却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一、字形结构
“肱”字从月(在古文字中,“月”往往与身体部位有关,像“股”“腿”等字也是从“月”),厷(gōng)声。它的字形就像是一只手臂弯曲起来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个字所表示的身体部位的形态特征。
二、字义解读
1. 本义
“肱”的本义是指胳膊从肘到肩的部分。《论语·述而》中有“曲肱而枕之”的句子,这里的“肱”就是指胳膊。孔子说把弯曲的胳膊当作枕头,表达出一种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在古人看来,胳膊是身体中非常重要且灵活的部分,能够劳作、能够拥抱、能够进行各种精细的操作。
2. 引申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肱”字也产生了一些引申义。由于胳膊对于人体有着支撑和助力运动等功能,所以“肱”可以引申为得力的助手、辅佐的力量等意思。例如“肱股之臣”,这个成语中的“肱”和“股”(大腿)都是身体的重要部位,合起来就用来比喻十分得力的大臣,他们就像君主身体的重要部分一样,对国家治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文化内涵
1. 在医学领域
中医经络学说中,胳膊部位的经脉气血运行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肱”这个部位是许多经络气血汇聚和传输的地方,如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等都经过此地。古代中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往往会关注到这个区域的脉象、气血状况等。
2. 在武术健身方面
很多武术动作都涉及到“肱”的运用。例如太极拳中的云手动作,就需要手臂(肱)灵活地摆动、划圆,在一伸一缩之间体现出力量的收发和气息的调节;又如少林拳的一些招式里,手臂的屈伸、格挡动作也依赖于“肱”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3. 在艺术创作中
画家在描绘人物形象时,“肱”的形态也是表现人物动态和姿态的重要元素。无论是古典油画中人物优雅地抬手,还是中国传统工笔画里仕女轻挽衣袖露出胳膊的姿态,“肱”的形状、肌肉的起伏都被细致地刻画,以展现出人物的美感、气质或者情绪状态。
总之,“肱”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生理和生活等多方面的意义,从古老的经典著作到现代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它若隐若现的身影。

※ 肈的意思、基本解释,肈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肈【未集中】【聿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同肇。
又《韻會》戟屬。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肈【卷十二】【戈部】
上諱。直小切〖注〗臣鉉等曰:後漢和帝名也。案:李舟《切韻》云:擊也。从戈肁聲。
说文解字注
(肈)上諱。按許原書無篆體。但言上諱。後人乃補此篆。說詳示部。上諱者、漢和帝諱也。後漢書作肈。李賢引伏無忌古今注曰。肈之字曰始。音兆。許愼說文肈音大小反。上諱也。伏、許竝漢時人。而帝諱不同。葢應別有所據。玉裁按古有肈無肇。从戈之肈、漢碑或从殳。俗乃从攵作肇。而淺人以竄入許書攴部中。玉篇曰。肇俗肈字。五經文字戈部曰。肈作肇、訛。廣韵有肈無肇。伏侯作古今注時無从攵之肇。李賢注後漢書亦
不至認肈肇爲二字。葢伏侯作肁、與許作肈不同。和帝命名之義取始。肁者、始開也。引申爲凡始。故伏云諱肁、而易之之字作始。實則漢人肁字不行。衹用肈字訓始。如詩生民傳、夏小正傳可證。外閒所諱者肈也。故許云諱肈此則伏、許不同之由。章懷之所疑。而今日後漢書正文作肇譌也。李舟切韵云。肈、擊也。其字从戈、肁聲。形音義皆合直小切。許諱其字故不爲之解。今經典肈字俗譌从攵。不可不正。攴部妄竄之肇、今己芟去。
交流分享
- 肈的词语
- 肈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