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侓字的解释
侓

拼音 注音ㄌㄨˋ
部首亻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4F93
笔顺ノ丨フ一一一一丨
名称撇、竖、横折、横、横、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ù(ㄌㄨˋ)

⒈  〔侓魁〕大的样子。

统一码

侓字UNICODE编码U+4F93,10进制: 20371,UTF-32: 00004F93,UTF-8: E4 BE 93。

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侓字讲解

“律”字的语文讲解 “律”是一个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律”主要用作名词和形容词,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律”字的多种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名词用法 1. 法律与法规: 在古代,“律”常常用来指代法律、法规。《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典之一,其中的“律”即指法律条文。“律法”则泛指法律制度。 2. 规律与法则: “律”也可以表示某种规律或法则。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定律”中的“律”指的就是规律。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规律”中的“律”同样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3. 音律与格律: 在音乐领域,“律”特指音律,即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规律。“格律”则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格式和规则。 二、形容词用法 1. 遵守规则的: “律”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严格遵守某种规则或法律。例如,“他是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2. 有纪律的: “律”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具有严格的纪律性。例如,“这个团队的纪律性很强”。 三、动词用法 1. 依循: “律”可以作为动词,表示依循某种规律或法则行事。例如,“他总是律己严,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2. 约束: “律”还可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进行约束或限制。例如,“法律对犯罪行为的约束力是不可忽视的”。 四、文化意义 “律”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用“律”来表达对秩序和规则的尊重。例如,在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正是基于对“律”的深刻理解和遵守。 此外,“律”字还与许多成语和典故密切相关。如“律己严,待人宽”这一成语,强调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重要性;而“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结语 “律”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含义多样且丰富。无论是作为名词、形容词还是动词,它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对秩序、规则和规律的重视。通过学习“律”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字面意义,还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侓


※ 侓的意思、基本解释,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侓【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集韻》勒沒切,音?。侓魁,大貌。

交流分享

  • 侓的词语 组词
  • 侓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