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麓字的解释
麓

拼音 注音ㄌㄨˋ
部首鹿部 总笔画19画 结构上下
五行 统一码9E93
笔顺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
名称横、竖、撇、点、横、竖、撇、捺、点、横、撇、横折、竖、竖、横、横、竖提、撇、竖弯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ù(ㄌㄨˋ)

⒈  山脚下:山麓。华山北麓。

⒉  古代掌管苑囿的官吏。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the foot of mountain

造字法

形声:从林、鹿声

English

foot of hill; foothill

最读网麓字讲解

“麓”字的语文讲解 “麓”是一个形声字,从林,鹿声。从“林”,表示与树木有关;“鹿”是声旁,表明这个字的读音与“鹿”相近。其本义为“山脚下的树林”,引申指“山麓”,即山角下。 在古文中,“麓”常用来形容山脚或山麓地带,如“林麓”指的是树林的边缘或山下。“麓”也是一个常用的地名用字,如中国的湖南省有一个地级市就叫做“麓谷”。 此外,“麓”还可以与“止”组合成“麓止”,表示停步、止步,如《礼记·聘义》中的“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还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客君臣之义也。”其中的“止”可解释为“止步”,表示在宴请宾客时,主人应停止行走,以示尊敬。 同时,“麓”也是一个形近字,容易与“鹿”字混淆。但“鹿”通常指鹿这种动物,而“麓”则指山脚下的树林或山麓地带。 在学习“麓”字时,我们需要注意它的读音和字形结构,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字。 总之,“麓”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生机的汉字,它不仅承载着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描述,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麓


※ 麓的意思、基本解释,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形声。从林,鹿声。本义:生长在山脚的林木)

(2) 同本义 [trees in the foot of a hill]

麓,林属于山为麓。——《说文》。 按,山足大林也。

麓者,林之大者也。——《水经注·漳水》注

林麓川泽。——《礼记·王制》

掌攻草木及林麓。——《周礼·柞民》

林衡每大林麓。——《周礼》。郑玄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3) 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forestry official]

麓,守山林吏也。——《说文》

主将适蝼而麓不闻。——《国语·晋语》

(4) 山脚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诗·大雅·旱麓》

(5) 又如:山麓

康熙字典

麓【亥集下】【鹿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周禮·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錄也。《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註》亦曰山足。

與鹿通。《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穀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叶錄直切,音力。《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麓【卷六】【林部】

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 㯟,古文从录。盧谷切

说文解字注

(麓)守山林吏也。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曰。衡鹿、官名也。按鹿者、麓之假借字。天子曰林衡。諸侯曰衡鹿。皆守山林吏也。晉語。史黯曰。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曰。麓、主君苑囿者。從林。鹿聲。盧谷切。三部。按此亦形聲包會意。守山林之吏、如鹿之在山也。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春秋僖公十四年文。三傳同。榖梁傳曰。林屬於山爲麓。周禮、王制皆云林麓。鄭云。山木生平地曰林。生山足曰麓。詩大雅旱麓毛曰。麓、山足也。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亦假借作鹿。易。卽鹿無虞。虞翻曰。山足稱鹿。鹿、林也。

(㯟)古文從彔。彔聲。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