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绺(綹)
⒈ 量词,指一束理顺了的丝,线、须、发等:一绺青丝。
⒉ 衣服因下垂而起直皱:打绺儿。
⒊ 丝缕的组合物。
异体字
- 綹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kein; tuft, lock; wrinkle
最读网绺字讲解
“纟”字的语文解释
在汉字中,“纟”是一个独体字,其字形结构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它通常被归“糸”部,也可以归“纟”部,但“纟”不作为首笔。这个字在古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含义主要与丝线、丝织品以及相关的动作和状态有关。
首先,“纟”在字形上表示细长、柔软的线条,这与丝线的特性相吻合。在古代,丝线是制作衣物、窗帘等物品的重要材料,因此,“纟”也常被用来象征这些柔软而精致的物品。
其次,“纟”在语义上与丝织品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绸”字就包含了“纟”作为偏旁,表示一种光滑细腻、质地柔软的丝织品。同样地,“绫”、“罗”等词也常用来形容质地轻薄、光泽度高的丝织品。
此外,“纟”还常常出现在与手工艺、动作相关的词语中。如“纺”(用手搓弄纤维,使之成为线)、“织”(用丝线编织物品)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纟”作为动词时的含义,即与纺织相关的动作。
在古文中,“纟”也常被用作偏旁部首,与其他字组合成新的词语,表达丰富多样的含义。例如,“缠”(用绳子等绕住物体)、“缕”(丝线的一束)等,这些词语都蕴含着“纟”的字形特征和语义内涵。
总之,“纟”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却是无穷的。它不仅是纺织行业的专业术语,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学习和了解“纟”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

※ 绺的意思、基本解释,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绺
綹
〈名〉
丝缕编成的线 [silk thread]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唐· 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词性变化
◎ 绺
綹
〈量〉
一束理顺了的丝、线、须、毛发等 [tuft]。如:五绺须;一绺丝线
康熙字典
綹【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力九切,音柳。《說文》緯十縷爲綹。《類篇》一曰絲十爲綸,綸倍爲綹。《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綹【卷十三】【糸部】
緯十縷爲綹。从糸咎聲。讀若柳。力久切
说文解字注
(綹)緯十縷爲綹。此亦兼布帛言之也。故篇、韵曰。緯十絲曰綹。文互相足也。許言縷不言絲者、言縷可以包絲。言絲不可以包縷也。从糸。咎聲。讀若桺。力九切。三部。